掃描QR code 參與線上討論
掃描QR code 參與線上討論

美國總統選舉選情加溫,和大陸之間的對立隨之升溫。選情吃緊的川普打出「反中」牌,試圖扭轉頹勢,但過度操作恐造成陸美關係質變,為國際政治帶來結構性的影響。川普不僅謀畫美國與大陸脫鉤,更想在國際間搭起「對中包圍網」,將全球推向「新冷戰」。

然而,大陸不似蘇聯,複製冷戰更有違全球化下的政經現實。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2日在捷克國會演說時坦承,現在情況不是「冷戰2.0」,大陸的全球經濟實力所帶來的威脅、挑戰較冷戰時期的蘇聯更加難以對付,中共以蘇聯從未達到的程度,纏住各國的經濟、政治與社會。「圍堵中國」顯然不切實際,歐盟及東亞各國難與川普一致,對陸同仇敵愾。

從地緣政治觀之,美國若要「圍堵中國」,日本為無可或缺的環節。冷戰結束後,美日同盟雖「再定義」而延續,但同盟不再為「圍堵」服務的戰略布局,平成時期的日本外交基軸為維繫美日同盟的同時,亦與大陸深化合作。因此,陸、美對立越深,日本越難在盟國美國及最大貿易夥伴大陸之間作出二擇一的判斷。

因應新冠疫情,日商重整在全球的投資布局,日本經產省最近公布首批補貼申請獲得批准,將生產線從大陸轉移至日本或東協國家企業名單。據悉,第一波共計87家日本企業,獲得共約700億日元的補助,但此無涉日本呼應川普,計畫性的脫鉤大陸。日本在大陸的投資9成與內需相關,撤資無疑放棄大陸市場,此對日本企業將是損人不利己。4日,日本豐田汽車發表業績數據顯示,大陸市場7月新車銷量同比增長19.1%,達到16.56萬輛,連續4個月超過去年同期業績。在新冠疫情衝擊經濟下,大陸內需市場提供日本企業持續成長動能。

日本既要在外交上與美國調性一致施壓北京,但亦須在經濟上避免與大陸形成結構性對立,軟硬兼施成為安倍對陸外交的路數,在陸、日間日本須保持動態平衡,維持對話關係。日外相茂木敏充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電話會談中,同意為重啟受新冠防疫對策影響而中斷的人員往來,力爭基於重視經濟活動的觀點迅速展開協調。

對因疫情而延遲的習近平國事訪日,日本朝野「慎重派」言論明顯上揚,且稻田朋美、中谷元及甘利明等自民黨保守派國會議員,對香港民主、釣魚台爭端及大陸企業推出之應用軟體(APP)的安全性等問題,均主張不應過度牽就大陸,須嚴正表態或與之對抗,但安倍改善陸日關係的戰略雖呈現停滯卻未見轉向。王毅評價當前的陸日關係認為,「總體保持改善發展勢頭」。

安倍為確保美國大選後,日本對美、陸外交的戰略迴旋空間,不願助陣川普為拉抬選情所挑起的「反中」,使川普的對陸「圍堵」之議不具現實意義,美國須持續施壓日本,迫其加入「圍堵」,以助勢共和黨。為此,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發表《在日本的中國影響力》報告,分析日本遭大陸的滲透,點名批判對安倍首相對陸外交極具影響力的二階與今井,指稱渠等所持的對陸交往政策為「媚中」行徑。

此調查報告的經費為川普政府所提供,意在「抹紅」安倍對陸戰略,左右日本的輿論,掀起反對「交往派」的民意。其實,自民黨內始終存在對中政策的兩條路線,除前述的「慎重派」外,亦有繼承河野洋平及野中廣務等「日中友好人士」主張的二階俊博、今井尚哉等及共同執政的公明黨所構成的「交往派」,此與戰前亞洲論的分歧有關,但此不僅無礙日本對陸外交,反而有助於內閣在戰術上靈活應變,其間的取捨無涉中共的滲透,而是日本審時度勢「國益」的思考。

迫近美國總統大選,川普陣營將更大力度操作「反中」,美、陸對立恐更形白熱化,而安倍承受來自川普的選邊壓力亦會隨之上升,在美、陸對立缺席的權宜之策能否持續不無疑問。因此,安倍內閣在內外的交困下,陸日關係將面臨諸多挑戰,陸、日皆須跳脫民粹羈絆,展現較大的戰略定力,避免步入川普的設局,使東亞整合失去歷史機遇,陷入為川普作嫁的「新冷戰」。

#大陸 #美國 #川普 #冷戰 #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