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一周年,疫情防控對全世界而言,早已常態化。回顧這一年,兩岸從官方到民間,錯失了許多緩和關係的機會,蔡政府一次又一次的雙重標準、逢中必反,讓攜手防疫變成兩岸角力。原本期待疫情趨緩能創造兩岸和解機會,如今國際秋冬疫情復發讓兩岸防疫管制又升級。
細數這一年因疫情激化兩岸民間對立的數個事件。2020年1月,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禁止出口大陸口罩,開啟「第一槍」,掀起兩岸論戰,當時澳洲野火肆虐,台灣則規畫要捐贈10萬個口罩給澳洲,兩相對照,更讓大陸民眾覺得受傷。
2020年2月3日,第一班武漢包機返台,不幸出現1例確診,衛福部長陳時中還淚灑記者會,但卻出現確診羅生門,武漢台辦提出七問,質疑台灣為何唯獨沒通報該病例的年齡、性別,且確診者竟不知導自己確診;而後台灣順勢從2020年2月6日起,暫停所有大陸人士入台,兩岸航點只剩下京滬蓉廈四地,至今未解除。
但去年12月底從英國返台的班機,一次出現3例確診,還包括變種病毒者,但台灣並未決定對英國斷航,陳時中以「時空背景不一樣」解釋。又如2020年中,一大群來台求學的陸生和兩岸婚姻家庭子女「小明」們,遲遲無法返台,多次開記者會請願,呼籲解除境管,但政府無動於衷,就算配合隔離也不讓來,就是「要為自己的(國籍)選擇承擔」。
一本以孩子視角描述醫護人員父親投身防疫工作的大陸繪本《等爸爸回家》,被綠營民代抹紅下架,還因此成為大陸書籍在台出版要送審的導火線。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疫情之下,本是個可以把政治放一邊,專注人道和攜手防疫的兩岸機會之窗,可惜蔡政府在逢中必反的偏見和歧視下,一次次錯失累積善意的良機。讓人樂見的是,蔡總統在元旦談話明確表示,等疫情受控時,「期待兩岸人民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希望蔡總統付諸行動,說到做到,重新點滴累積兩岸民間的善意。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