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自住房屋上限為三戶,也就是個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可分別居住在三間房屋且未做出租或營業使用皆屬自住範圍,可適用1.2%房屋稅優惠稅率。若持有第四戶住家用房屋則屬於「非自住」範圍,也就是俗稱的囤房族,其適用稅率多為1.5%~3.6%,由地方政府自行制訂差別稅率(囤房稅)。
據財資中心統計,囤房族人數日漸增加,近五年觀察,從2018年43.11萬人逐年成長至2022年的52.59萬人,年複合成長率約5%以上,主要為近年股市、房市景氣升溫,不動產買氣增。
近五年統計也顯示,約76~80%囤房族是持有一戶非自住房屋者,12~14%為持有兩戶者,持有三戶以上者約7~9%。
值得一提的是,囤房大戶(持有非自住房屋十戶以上者)從2018年的1,791人逐年下降至2022年的1,659人,年複合成長率約為負2.5%。
據悉,可能為囤房大戶年事已高,提前規畫傳承不動產給子女,避免落入囤房稅課稅範圍,加上財政部自2021年初啟動全面查核,包租公群組風聲鶴唳,也加速其移轉不動產腳步。
財政部官員也表示,我國從去年下半年針對持有十戶以上非自住房屋者約1,734人啟動租賃所得專案查核,今年三月已完成,其中有1,006人需補稅,合計補稅金額為1億元,平均每人補稅9.9萬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