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年金改革被視為勞動部長何佩珊上任的首要任務,但何上任就斬釘截鐵地說,「撥補就是改革」,外界質疑與賴清德當選前曾對勞保年改說,「對的事情就要道德勇氣去進行」意旨違背。但何佩珊30日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明確表示,總統在就職典禮所稱「只要政府在,勞保絕對不會倒」就是撥補的意思,也是總統的指示。

不願意大砍年金、調漲費率,何佩珊直言,撥補是總統的指示,也曾與總統討論過勞保,總統要貫徹(撥補)這件事,甚至聽到1個月平均只領1萬8000元,「總統也覺得領太少」。

外界頻頻疾呼,應把撥補財源、政府負最終支付責任入法,何佩珊說,如果要比照國民年金法的營業稅撥補,需要財政部修法,且若要調整營業稅,可能又會製造通膨,不要為了解決這個民怨,又製造另一個民怨。

她坦言,「我也很希望撥補入法」,但以目前立院生態,如果提1000億可能會被立委加碼至2000億、3000億,又會變成錢坑法案,直言「很難」,所以行政權能夠把握、能夠做的自己先來做,比起去立院製造戰場好。

對於台灣年總工時常年居高不下,何佩珊坦言,「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方法(降低工時)」,會在不修法的前提下推動彈性工時,如延後上班、提早下班等,發展成有利於工作者的彈性工時,除非再修正勞基法,否則短期內工時無法下降。且因為勞基法修一髮動全身,她也數次強調,「目前沒有打算要修正勞基法」。

但她也解釋,我國年總工時較日本、韓國高,主因是因為日本及韓國部分工時工作者比例高,甚至高達20%以上,台灣只有3%,而全時工作相較於部分工時幸福感及穩定感好,台灣勞工的安全性會比較好。

最低工資法2023年三讀,2024年正式上路,外界關注首次最低工資是否會調整?調整幅度等?何佩珊表示,最低工資審議會將在8月、9月之間召開,要看勞資雙方以及學者專家三方會議討論,希望朝勞工有利的方向來做。是否擔心引起資方反彈?她也說,這就是她要去協商的事。

我國雖然多次調整基本工資,但難以帶動整體薪資上漲,何佩珊直言,領取基本工資以上薪資的勞工,難因為基本工資上漲就調薪,但這也不是勞動部一個部會能夠處理的,而是產業結構要去調整的問題,賴清德總統曾提加薪抵稅,目前《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仍在立法院待處理,待完成三讀後,或許可以形成一些加薪誘因。

#工時 #總統 #彈性工時 #最低工資 #撥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