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水林鄉硬質玉米種植面積達500多公頃,7月凱米颱風豪大雨造成玉米無法結穗,本月初重新播種後又遭遇持續性降雨、出現爛種情況。面對山陀兒颱風來襲,農民們9月30日直接跑到向水林鄉農會求助,希望農糧署專案補助。縣府農業處表示,若會勘後確認達災害救助標準,農民就可拿到獎勵金與救助金。
國產硬質玉米除可供作飼料外,亦可作為食品加工或提煉玉米澱粉,用途多元,且可提高整體國產糧食自給率、增進農地利用效率。農糧署鼓勵農民種植,每分地若繳交達250公斤,即可獲6000元轉作獎勵金,因此有不少農民利用1、2期稻作中間休耕期種植硬質玉米。
洪姓農民表示,他本月初才播種硬質玉米,沒想到立刻就遇上持續性降雨,種子紛紛腐爛,即使部分玉米發芽長出綠葉,也沒辦法順利結穗,根本無法達到領取轉作獎勵金的標準,希望農政單位能體恤農民的辛苦,專案補助硬質玉米,只要種植屬實、就可領取獎勵金,減少農民損失。
水林鄉農會說,日前接獲農民通報硬質玉米受損,勘查後已呈報縣農業處與農糧署,希望盡速會勘、擬定救助方案,幫助農民度過難關。
農業處指出,針對硬質玉米災損,縣府將啟動4方會勘,若達到災害救助標準,就不受限每分地繳交量的規定,可拿到獎勵金與救助金;另一種情況是未達災害救助標準,若繳交量達不到規定,則會請中央考慮專案補助。
縣議員黃文祥到場關心,提到硬質玉米1期因凱米颱風嚴重受損,已報農業部專案補助。2期播種後一直下雨,農民不斷翻耕,但各種作物有適合種植與採收的節氣,硬質玉米過了節氣再採收,就會短收,很可能達不到領取獎勵金標準,希望中央能列入專案補助。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