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問題研究學者卡佛利(Jonathan D. Caverley)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刊文,分析台灣島在美國圍堵中國大陸戰略中的角色分量。他在行文中表露出對美國政學界部分人士高估台灣島戰略價值的情形深不以為然,認為當中國大陸的軍事實力已不可同日而語之際,台灣島的地緣戰略價值已「微乎其微」,「它並非是遏制中國大陸力量的軟木塞」。卡佛利還進行了成本收益核算,指出「保衛台灣」是「高風險,低回報」的行為,他直言「錯誤地『保衛台灣』,其結果無異於是比疾病本身更糟糕的治療」。當然,為利用台灣島造成兩岸內耗,卡佛利亦贊同「豪豬戰略」,支持美國對台銷售防禦武器,將台灣海峽變成類似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所稱的「地獄景觀」。不過,卡佛利並不認同在台海周邊部署大量易受攻擊的美國部隊,理由是台灣島並非是印太地區的關鍵位置。
卡佛利的觀點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事實上代表了美國內部的一股聲音。亦即,台灣島在美國及其盟伴圍堵和壓制中國大陸的第一島鏈中,其地緣戰略價值及軍事意義不應被高估,更不能讓美軍被捲入台海衝突中,這將導致美軍遭到重創的風險徒然大增,不符合美軍的戰略利益。從卡佛利的言論來研判,他的潛台詞是認為對美國「風險小,收益大」的策略是對台軍售,將台灣島打造成「豪豬島」,一方面可加大兩岸統一的成本,造成兩岸的持續內耗;另一方面,對台軍售可讓美國軍工復合體繼續攫取龐大的軍火利益,賺得盆滿缽滿。換言之,在美國眼中,台灣只是「以台制華」的「棋子」。若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或是美國調整其對華戰略,台灣只會淪為「棄子」。所謂「美國堅定挺台」或「保衛台灣」的政治話語充其量僅是美國軍工復合體與民進黨政客各取所需,忽悠台灣民眾的政治話術與「政治迷幻藥」而已。這個「政治氣泡」在美國戰略利益面前,隨時可能會被無情戳破。直白而言,美國對台策略是最大限度地搾乾台灣島的「剩餘利用價值」。此次卡佛利的言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無異於是拋出「另類棄台論」。
當然,執政的民進黨慣用的套路是主動且高調地渲染「美國挺台」氛圍,營造「台美關係」取得所謂「突破或實質性進展」,進而為大肆炮製「大內宣」哄抬政治聲量,撈取政治利益。事實上,在地緣戰略格局中,民進黨當局存在著嚴重的戰略誤判,它採取了「單邊押寶」而非「雙向平衡」的策略,此舉導致了整個台灣島陷入了極大的政治風險之中。然而,民進黨當局卻依舊「緊抱美國大腿」,且「一路狂飆」自鳴得意。與此同時,民進黨為了繼續操弄「抗中保台」,不斷「販賣恐懼」,操作「芒果乾」,以此炒作民粹,激化兩岸對立,試圖通過意識形態動員,將台灣民眾綁上「台獨」戰車,為其引發的政治風險埋單。明年,民進黨當局為搞「大內宣」資助的「抗中神劇」《零日攻擊》即將上演。該劇高調渲染「中國威脅」,劇情荒誕且危言聳聽,是實打實的「認知作戰」,企圖誤導台灣民眾的「台海感知」意圖十分濃厚。
若對台海局勢稍加觀察不難發現,製造兩岸矛盾衝突,升高台海對立氛圍,成了美日及民進黨當局屢試不爽的操作策略。若中國大陸採訪反制措施展開應對,便會被攻擊成「破壞台海和平穩定」,而美日介入台海,民進黨裡應外合充當「帶路黨」則自詡成「維持台海和平穩定」。這是一種典型的「話語霸權」敘事框架。美日利用此一話語框架試圖壓縮中國大陸的涉台話語論述空間,民進黨則以之建構其「對抗中國大陸,扈從美日」的話語戰略敘事。不過,美日從中攫取了其戰略利益,而民進黨卻難以跳脫被操弄和被擺佈的角色設定。
最近,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開啟了3天訪華行程,意在開展中美戰略溝通。兩岸在美方心目中的分量自不待言,顯然不能等量齊觀。正如美國前總統川普曾說的,台灣只是筆尖,而中國大陸卻是辦公桌。所以,民進黨當局若持續高估自己的角色分量,在兩岸開啟「暴衝模式」,最終結果只會是搬石砸腳。要知道,美國絕不會允許出現「尾巴搖狗」的現象,更不會幫「台獨」背書,導致其戰略利益受損。而中國大陸反制「台獨」分裂勢力的意志堅定,力道也越來越強勁。(作者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