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協峰會5月12、13日登場。不過,隨著美中競逐東協各國越演越烈。有國際專家就直言,東協對美中兩國都感到有些緊張,為了避免陷入不得不選邊站的局面,東盟國家越來越傾向借助歐洲和日本等協力廠商的力量來平衡美中在印太的力量。
這場峰會原訂3月28至29日登場,但受到俄烏衝突影響,因此延後到5月12至13日召開。時任白宮發言人莎琪在4月16日時指出,這次特別峰會將展示美國對東協的持久承諾,認識到東協在為該地區最緊迫的挑戰提供可持續解決方案方面發揮的核心作用,並紀念美國與東協建立關係45周年。「對拜登政府來說,首要任務是成為東南亞強大、可靠的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引述專家說法表明,拜登在烏克蘭戰爭還在繼續之際花兩天時間接待東協領導人具有象徵意義,這將再次證實,印太地區仍然是華盛頓的優先事項。在參加完東協峰會後,拜登隨後將前往首爾和東京訪問,並參加在東京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QUAD)。
有分析人士也直言,美中在世界其他地方對勢力範圍的爭奪漸漸塵埃落定:美國與歐洲,美國與亞太的日本、澳大利亞以及印度的聯繫越發緊密,而中國也確立與俄羅斯的「無上限」的合作,而東南亞將會是美中競爭最激烈的區域。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東協研究中心(ISEAS)今年2月公布的「東南亞態勢」年度調查顯示,有61.5%的人擔心東協成為大國競爭的場地,而東協成員將會淪為大國的代理人則是東協成員最擔心的三大問題之一。
「美中競爭早就造成了東協內部的裂痕。」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安全與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蒂提南(Thitinan Pongsudhirak)認為,隨著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東協成員受到來自雙方的壓力並被迫站隊。柬埔寨和寮國已經成為「公開的全天候」中國盟友,而新加坡和越南則越來越傾向美國。
不過,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學者希伯特(Murray Hiebert)稱,大部分東協國家,特別是區域大國都希望避免陷入美中之間的競爭,而在尋求與協力廠商的合作來平衡美中的力量。
他說: 東南亞對美國和中國都感到緊張,因此它與澳洲、日本、印度、歐盟、韓國建立密切的關係,以此來減緩美中大國的壓力。ISEAS的年度調查也顯示,東盟應該更積極尋求「協力廠商」來拓展自己的戰略空間和選擇。據悉,歐盟是優先的選擇,其次是日本。澳洲、英國、韓國和印度也在考慮之列。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