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推動「無圍牆博物館」計畫,無編列專門預算及人力推動,加上計畫範圍過於廣泛難以聚焦,在蔣萬安上任後確定轉型。藍綠議員批評,無圍牆博物館窒礙難行,正式宣告柯文哲政策失敗,要求蔣市府務必採納地方創生、文史團體意見,重新擬定各地區發展方向。
「無圍牆博物館」鎖定北投溫泉、大稻埕、萬華艋舺、城北廊帶、城南台大、士林北藝、南港北流和信義松菸,整合在地特色地點並結合周遭生活圈,展現當地人文風貌。
計畫由文化局建立溝通管道,每年辦理地方說明會或走讀活動了解地方需求,改善各地工程、場館、活動問題,但局長蔡詩萍坦言,市府已有「與市長有約」、「市容會報」統合地方意見,此計畫只是重覆列管改善工程,讓文化局難以跟其他局處橫向協作,且無編列專門預算、人力,導致承諾很多、產出很少,故規畫無圍牆博物館退場、轉型,新計畫名稱會儘速確定。
蔡詩萍指出,未來以府級高度整合、推廣台北8區塊特色,再投入觀傳局、產發局等局處資源,以萬華為例,邀請藝術家進駐,結合茶室特色、資深藝人歌唱表演,打造「老人休閒文化區」,但仍要與地方團體、各局處討論更具體方案。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陳賢蔚痛批,北投地方團體早在推動與無圍牆博物館類似的「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而且士林主推的北藝是新建築,硬要冠上無圍牆博物館名義行銷,毫無歷史深度,柯文哲的無圍牆博物館空有軀體、沒有靈魂,當然失敗告終。
陳賢蔚建議,文化局開會了解地方文史團體、商圈及聚落意見,討論未來該如何行銷各地,市府也要提出更具體的跨部會行銷方案。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陳重文也直言,無圍牆博物館宣告失敗,主因是框列範圍過廣,文化局窒礙難行,現在改為推廣8區塊特色他非常支持,但應先由文化局找出地方特色,再結合觀傳局行銷,像是北投穀倉、不動明王石窟等處都值得推廣,讓北投更有特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