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方21日中止ECFA 12項台灣石化產品的進口關稅優惠,台灣經濟研究院就產業層面的影響分析,共占台灣2022年整體出口0.54%、占台灣出口中國大陸(含香港) 1.38%,且多為成熟製品、很難差異化,因為少了關稅2~6%的成本,是大陸紅色供應鏈過去10年選購台灣貨的主要原因。
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指出,這樣的關稅優惠中止對大陸也不會都好,但因為近年大陸石化業面臨產能過剩問題,總體經濟也不好,選在此時就單項產品慢慢釋出中止的新規定,後面可見還有接續事項,卻有凌辱台灣廠商的不好感覺。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二所長花佳正指出,可以估計,大陸在中止台灣進入優惠關稅,還能繼續進口的台灣產品勢必是有競爭力,實際上台灣主力業者一直在開發差異化、走向高質化產品。
此外,花佳正認為,大陸方面也有找尋進口替代的需求,台廠在不同市場的工廠或供應商,甚或與紅色供應鏈合資的生產線,應該也還能在大陸市場發揮。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