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電動車產業蓬勃發展,科技巨頭小米日前發表首款電動車SU7引發外界關注,但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卻指出,小米SU7智能駕駛晶片還是用美廠輝達的,智能座艙晶片也是用高通的,顯示中美技術競爭的弱點還是存在。
陸行之表示,小米電動車具備機電馬達轉速目標21000-27200-35000RPM(每分鐘轉速),以及1000-1200公里每次充電電池包,9100噸大壓鑄,其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的目標,力拚全面超車特斯拉以及各大電動車廠的多種核心技術,接著就看量產能力。
陸行之預期,小米SU7每台售價,肯定要賣到7-8萬美元以上才能賺錢,如先前預期,電動車手機化正在全面進行,淘汰賽會加速, 可惜的是,SU7智能駕駛晶片還是用輝達的,智能座艙晶片用高通的,代表中美技術競爭的弱點還是存在。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曾表示,打造小米汽車是賭上了自己一生的聲譽,最後一次創業,只能成功。小米為了SU7,投入了3400名工程師、研發耗資超過10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40億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