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製造」產品遍布全球,《紐約時報》撰文示警,陸製貨品靠著洗產地逃關稅,其出口成長速度超乎預期,可能衝擊從歐洲到南亞各國的就業與經濟。
大陸出口增勢迅速,根據報導,如果以美元計價,大陸今年1、2月的出口年增長7%,因大陸產品供應過剩使價格下跌,研判實際出口量與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的增速可能更快。
值得關注的是,大陸工廠正在尋找更多的海外買家購買商品,涵蓋從鋼鐵和汽車,到消費性電子產品和太陽能板。雖然昔日拉升大陸經濟增長的營建與公寓套房出狀況,成為目前經濟低迷的元兇,但其他國開始擔憂如果大陸復甦,將會損害自身利益。
像歐盟上週宣布準備對所有來自大陸的電動汽車祭出進口關稅,指控已發現北京政府非法補貼的「大量證據」。此外,歐盟還一直考慮要對大陸的風力渦輪機與太陽能板設定進口限制;印度則在去年9月宣布對來自大陸的鋼鐵徵收全面性關稅。
但大陸已找到一些躲過關稅的方法,推升出口爆炸性成長,例如把零件銷往越南、馬來西亞和墨西哥等國家,再讓這些國家對產品進行加工,產品變成當地製造,再把這些產品運往美國和歐盟,藉此降低關稅,甚至零關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