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過去近兩個月後,除了金門的海事法爭論外,另一個持續引發西方關注的,就是在台灣上空飄浮的中方氣球。許多人說,這些氣球是北京灰色地帶脅迫戰術的最新實例,並力促採取行動以減輕威脅。
然而,《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網指出,這並不是北京第一次在台灣周邊使用氣象氣球。儘管這些氣球來自對岸,但並無法確定它們是否來自解放軍。許多證據顯示,這些氣球不會構成風險,而有關它們讓中方占「上風」的論點是有瑕疵的。
在中方氣球2023年2月飛越美國大陸後,台灣官員便透露,近幾年來對岸間諜氣球飛越台海中線和上空「數十次」。有趣的是,台灣國防部先前只公開了其中一次,也就是在台灣北部附近發現多枚氣球。
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室助理次長黃文啓宣布這項消息後說,如果有必要,台灣會擊落任何威脅國家安全的氣球。不過他也指出,至今出現台灣上空的,大都是氣象氣球。 2023 年稍後,國防部進一步強化了這項聲明,開始追蹤氣球,並重申任何氣球構成威脅,台灣會採取包括擊落等必要手段。
表面上,北京可能將氣球用在好些用途上。而最明顯的,便是比衛星更能準確地進行監視,並獲取影像。儘管現代衛星影像系統很強大,但氣球除了便宜得多之外,還能在目標區滯空更長的時間,在特定時間內追蹤事態發展,而不必靠衛星軌道。
不過,繪製氣球飛越台灣的地圖顯示,它們著重的很可能不在於獲取特定的圖像。雖然有些氣球飛越登陸灘頭、雷達站和地面基地,但有更多氣球飛越沒有基礎設施的農村地區,甚至有許多氣球完全繞過島嶼。分析指出,更有可能的是,這些是氣象氣球,而不是令分析師訝異不已的戰略。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