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以8000多萬,籌備長達1年打造的《1624》,希望重新認知台灣早在17世紀的時候已遇見世界,成為世界史的發生場所。立委高金素梅27日在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時則不以為然地指出所謂海洋史觀,在她看來是原住民族被殖民掠奪。
高金素梅指出,對於《1624》的戲劇專業部分沒有意見,但對於內容大有意見。「我不禁要問《1624》這部戲要帶領觀眾去相遇去看到的到底是誰的歷史?如果是要談台灣歷史為什麼一定要從1624算起?為什麼不是從2000年前十三行文化談起?還是有些人刻意的安排,只是為了新世界來到我們家門口的那一天,也只是為了一個400年的台獨政治志業?」
高金素梅認為所謂的海洋史觀,同樣是1624年,「你們看到的是17世紀大航海時代的自由貿易,可是我看到的卻是世界的原住民族被殖民被掠奪;你們歌頌了黃金夢鄉的五大洋,但是我看到的卻是大西洋海底那個200萬具奴隸的屍骨」她也指出劇中號稱原住民在400年前的國際談判桌上作為台灣的主人,「但我看到的卻是被荷蘭東印度公司逮捕囚禁的李家長老成為談判桌上的菜單」。
「你們津津樂道的海洋史觀其實就是歐洲殖民者海外掠奪的強盜史觀,而我不斷提出的歷史就是被殖民還有被滅絕的世界原住民族的史觀」,高金素梅並表示自己在《1624》裡看不到文化部對於殖民歷史的反省,「這是對於蔡英文總統對原住民族歷史轉型正義最大的挑戰跟破壞」,並直斥文化部不應用納稅錢去美化殖民者的罪行,打造虛假的史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