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央廣網微信公眾號30日報導,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政府辦公室12日發布通報稱,2011年至2023年,當地某鄉鎮工商所前所長鄧某等人在上級要求的「市場主體增量行動」中,違反依法合規的工作要求,透過鎮政府人員獲取村民身分資訊,冒名註冊個體戶,違規辦理工商營業執照154個,涉及村民134人。同時查出其他鄉鎮類似案例84個。有幹部抱怨:「不做,立刻就完;做了,以後再完!」
央廣網調查發現,大悟縣現象並非孤例。湖北孝感、山西大同多縣市也有,靈丘縣武靈鎮某村黨支部書記坦承名下註冊過20個工商執照,一方面可以完成上級的考核指標,另一方面也能為村裡發展其他產業做準備。另外,大同市靈丘縣東河南鎮小寨村幹部稱,他名下註冊了7個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那些生意實際也都沒開展,都是鎮裡要求註冊,今年上級經沒有再布置類似任務了。
央廣網報導,對此,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名譽所長朱啟臻認為,中央對地方的政策要求本來是發展地方經濟、優化營商環境、培育新興市場主體。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執行政策過程中,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優化營商環境、培育市場主體上,而是通過造假完成所謂「市場主體數量倍增」任務,這本質上是一種形式主義。
事件爆發是因大悟縣呂王鎮劉院村汪姓村民、在2019年、2023年分別為父母申請政府社保醫療救助時,名下竟各自多了2個工商營業執照,以致不符合救助條件。始知遭冒名註冊個體戶。
央廣網報導,在天眼查統計發現,此外,與大悟縣相距40餘公里,同屬孝感市的孝昌縣王店鎮齊崗村,2017年人口4000多人。在2018年9月21日至29日就註冊了47個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其中9月26日一天就註冊了27個執照。有村民名下一天註冊4個營業執照。經營範圍日雜、五金、箱包飾品等。
「我們新崗就沒有服裝店。」5月28日新崗村村委會主任胡俊紅告訴央廣網,這些年村裡人從沒有開過箱包店、五金店,「村裡怎麼會有五金店呢?」
還有,距大悟縣100多公里、孝感市代管縣級市應城市黃灘鎮石橋村,在2018年11月3日註冊了19個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2022年3月4日至6日,又註冊了20個營業執照。石橋村一位名下註冊「蔬菜種植銷售」類營業執照的78歲村民透露,他既不種菜,也沒有註冊過工商執照。
與應城市東北毗連的安陸市雷公鎮許福村,在2022年3月23日至25日,註冊了16個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在2024年1月至3月,再註冊13個工商營業執照。多位村民表示,他們不知道名下註冊過工商營業執照。2024年3月26日至29日,孝感市雲夢縣吳鋪鎮韓信村也註冊了43個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
不僅湖北孝感市,山西大同市也存在此類情況。該市廣靈縣作疃鎮宋窯村宋鵬飛名下在2022年8月24日和2023年3月20日,累計註冊了11個工商執照。
宋鵬飛坦承,名下註冊過很多營業執照,「那些是村裡讓配合(註冊)的,現在已經註銷了。」
央廣網查詢發現,2023年,大同市靈丘縣多個鄉鎮的村幹部名下都曾在某一天內密集註冊工商營業執照,目前,大部分均已註銷。
央廣網梳理發現,多地都曾制定過類似文件,除了將市場主體倍增任務與政府績效考核掛鉤外,還將任務具化成數據指標,層層分解至鄉鎮一級政府,並制定了嚴格排名、通報、約談制度。例如,湖北應城市在《關於進一步加快市場主體培育實施方案 》中提出,2022年,全市市場主體總量要較2021年增長16%,突破4.4萬戶;2023年實現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1100戶,市場主體總量達到5.5萬戶;到2025年底,市場主體增速高於孝感市平均水準。
上述方案指出,這些年度市場主體發展目標作為「硬指標」被分解落實到了各辦事處、鎮、場、開發區和相關部門。並據此形成了以「市場主體的總量、品質、結構、發展速度和貢獻率等為主要指標的市場主體發展績效考評體系」,建立了市場主體分類統計調查、監測分析和定期發布、通報、約談制度。
為了激發基層政府、單位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安陸市還在此類工作方案中提出,發展快的地方,會在評先表優、轉移支付等方面給予傾斜。
錢剛曾在山東某縣多個鄉鎮擔任過黨政負責人。他表示,從這些地方領導的發言、文件規定來看,這些地方把市場主體倍增工作列為了當前比較重要的一項階段性工作,也意味著這項工作還沒有達到相應水準,需要通過納入政府績效考核來推動。
「『硬指標』說明這項工作是剛性的,沒有任何彈性,而且在政府績效考核中占的分值比較高,完不成就直接通報,原則上必須完成。」錢剛分析,但在他看來,市場主體倍增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為經濟發展有基本規律,比如,一個地方只有1000家市場主體,通過一兩年的努力,難道就能出來2000家?這不符合市場規律。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教授、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桂華在鄉鎮調研中瞭解到,多數鄉鎮之間在年終考核時,橫向差距很小,一般只會相差零點幾分。如果一項工作本身被賦予的分值很高,而一個鄉鎮只要在這項工作中被扣上兩三分,它就很可能排名倒數,輕則扣減這個單位績效工資,重則約談。甚至,有些地方會對連續幾年排名倒數三位的鄉鎮幹部免職。曾有鄉鎮幹部跟他抱怨:「有些事情不做,立刻就完;做了,以後再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