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亞洲》引述權威AI產業研究機構CB Insights資料報導,截至今年4月,全球生成式AI獨角獸來到37家,與2023年同期的20家相比,增加將近1倍(增幅85%)。
所謂「獨角獸」(unicorn),指的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新創企業。去年4月底為止,AI獨角獸有高達90%是美國企業。但此後1年內,新增的17家AI獨角獸企業中,非美國企業就占了10家。
當中包括法國的Mistral AI,係前谷歌與臉書母公司Meta員工於去年成立;加拿大的Cohere則是由多倫多大學校友所創。另有5家AI獨角獸在中國誕生,前谷歌大中華區總裁李開復創辦的01.AI也是其中之一。
對生成式AI新創公司的投資,主要由科技巨頭發動。這17家在過去一年成形的AI獨角獸,輝達投資連同Cohere在內的7家,谷歌母公司Alpahbet投資Runway在內的4家,至於中國5家AI獨角獸全由阿里巴巴出資。
全球資金正從電動車及金融科技(fintech)轉向AI,ChatGPT開發商OpenAI的幕後大金主微軟、AI晶片霸主輝達,皆因搭上AI浪潮市值大噴發。
輝達市值在5日一舉衝破3兆美元,超車蘋果躍為全球市值第二大企業。另據美媒6日報導,微軟、輝達、蘋果等全球前三大科技公司,市值合計達9.2兆美元,超越陸股的近9兆美元。
《日經》報導指出,輝達、谷歌等科技巨頭投資AI獨角獸不手軟,主要是想藉此取得新技術和人才,來壯大自家的AI服務。今年3月微軟與Inflection達成協議,以支付6.5億美元權利金的形式,變相收購Inflection的人才及技術,引發美國監管機構啟動反壟斷調查。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