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政府今年1至3月交通死亡事故有增加趨勢,計有11件交通死亡事故,經分析以高齡者在清晨或夜間,且違規穿越道路者為多,市府經分析事故原因與現勘,提出10項改善作為,4月交通死亡事故為0件,4至6月交通死亡也較去年同期降低6成。
交通處指出,市府團隊檢視今年1至3月事故肇事原因,提出10項改善措施,例如在車速較快的省道及高齡者清晨運動的學校、公園等處所,延長號誌運作時間,上午從7時提早到凌晨5時、晚上則延長至22時。
此外,為避免車速過快,在離峰時段也會中斷號誌連鎖,同時針對行人易違規穿越道路地點,包括在商圈人群密集區主要幹道路段設立雙阻柱;在東大陸橋下停車場、慈雲陸橋下停車場及光復路沿線分隔島等處加裝欄杆或加密植栽,避免民眾任意穿越發生事故,後續也會在各路口增加照明,提升行穿線可視度,讓駕駛人更容易看見行人。
在執法方面,市警局已在行人事故熱點提高見警率,提醒駕駛人應禮讓行人,在宣導方面也利用事故影片,以實例向長輩宣導交通安全觀念,教育處也與學校合作,將交通安全教育透過暑期作業結合家庭成員一起學習交通安全知識。
另,市警局也利用各宣導場合發放反光運動帽給高齡者,提高長輩出門在外的可視性。市府團隊會持續關注事故發生,並提出因應改善措施,以減低事故發生的情形。
交通處補充,6月24日市長高虹安主持「新竹市道路交通安全聯席會報」時,持續督導各項改善措施進度外,也要求道安團隊優先提升「18至24歲及高齡者機車駕駛人安全駕駛觀念、確保高齡者與行人用路安全」,並與大學、科學園區等單位合作,利用精準行銷觀念推廣交通安全知識,將交通宣導效益最大化,並以「防患於未然」的態度深入分析事故成因。
市府同時將持續改善道路環境,除積極爭取中央經費建置通學步道、人行道及改善易肇事路口,也將導入科技執法遏止違規行為,多管齊下,加速打造行人安全友善通行環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