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花工藝隨著時代的推移,已逐漸失傳。藝術家黃珮萱以傳統閩南與客家系列及跳脫傳統融合現代技巧與複合媒材運用,創造出髮簪、髮飾、祭祀用品、擺件、別針等共35件纏花作品,即日起至12月31日在高雄翰品酒店1樓藝術空間展出。
纏花(春仔花)其實是台灣早期傳統工藝,以繡線、絲線為材料結合剪紙、編織與刺繡技法;早年盛行一時,為婚嫁節慶時不可缺少的吉祥飾品,具有傳福、承福和祈福意涵。
纏花在不同地區、族群有不同的稱呼,在閩南稱為「春仔花」,客家稱為「纏花」,於金門一帶稱之「吉花」。纏花細緻典雅,是具有相當豐富文化內涵的民間手工藝,因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製作,隨著時代的推移,在婚禮上已不見纏花製作的裝飾品,此項技藝已逐漸失傳。
高雄翰品酒店指出,這次邀請藝術家黃珮萱展出35件作品,一件件纏花創作結合傳統與創新的藝術表現,讓參觀民眾感受纏花工藝的細緻與瑰麗。像是「客家纏花步搖」延續早期客家纏花髮簪的元素,鮮豔的色彩以及對生活與未來的期盼所帶入的吉祥含意,佛手、桃子、石榴表示多福、多壽、多子,桃紅蝴蝶象徵鴻福,金魚代表金玉滿堂,並蒂花寓意夫妻恩愛。
此外,還有現代時尚以蝴蝶飛舞型態絕美展現的纏花作品,從傳統的樣式到當代藝術風格展現獨特的美學,讓觀展者了解早期常民的喜慶文化以及欣賞纏花工藝之美。
高雄翰品酒店總經理林俊宇表示,纏花工藝隨著時代變遷,逐漸沒落與失傳,幸好近年來纏花精細典雅的美感和技法被重視,將這項工藝重新發揚光大,繼續創新傳承這項百年工藝。期盼纏花這項工藝能永續傳承風華再現,歡迎大眾於展覽期間踴躍前來觀展。
飯店也安排手作課程讓民眾透過手作認識台灣百年工藝纏花,7月27日周六下午3時有「傳遞祝福的復古手作-小花磁鐵製作」,將傳統纏花創作成實用小物,從慢纏細繞的過程享受慢活美學。
此外,8月10日周六下午3時則有日本水引線教學活動,水引線是在日本廣泛使用於各種場合的水引繩結,蘊含祝福和祈禱的心意,美麗的線繩編織跟臺語族群新娘婚嫁時配戴的傳統春仔花一樣,都是以繩結為媒介,交纏編織出的祝福意象。以上兩場活動有興趣民眾可以上飯店官網線上報名 。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