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翰林、黃冠智和朱宥丞在臺灣首部二戰懸疑劇集《聽海湧》飾演臺籍戰俘監視員3兄弟,3人戲裡戲外都同甘共苦,開拍前還一起赴日同宿3周苦練日語、培養手足之情,拍攝時又一起遭遇落水、被日軍連打巴掌等殘酷對待,導演孫介珩30日率3位演員出席媒體茶敘,4歲就當童星入行的朱宥丞下周即將滿15歲,現場端出蛋糕一起為他慶生,他特地許願:「希望《聽海湧》收視長紅,拿下金鐘!」
3位演員在拍攝公視《聽海湧》過程中,都對「打巴掌」戲份印象深刻,吳翰林直說這是「戰俘營日常」,他也透露拍前導片時「直接來真的」,「一、兩次就完成,根本不用演!臉會腫起來」。黃冠智表示,打巴掌在日本軍隊內是管理的方法,但他在戲中必須對同樣來自臺灣的夥伴打巴掌,內心特別掙扎,他也強調:「雖然特寫時都是真打,但都有受過動作訓練。」
對黃冠智來說還有一場高難度動作戲,他的殺青戲竟是在台東深山拍攝長達3小時的倒吊戲,高度將近兩層樓,他表示這是從影以來第一次說:「我不行了!」他回憶當時生理上幾乎無法承受,除了充血到頭暈,眼皮更是無法打開,明明是殺青戲,拍完後卻在旁坐著休息1小時才恢復,導演孫介珩感謝地說:「感受得出來他根本在拼命!」
飾演小弟的朱宥丞不到5歲就開始拍戲,戲齡長達10年,受訪時被戲稱為「老前輩」,他此次在《聽海湧》天真無邪的模樣為這部劇增添了不少純真和感動,但在劇中仍逃不了戰爭血腥暴力的場面,還在哥哥們的「鼓勵下」動手打戰俘,他表示:「演出時心理壓力很大,很怕失手打到對方,也很怕被對方打傷。」導演孫介珩透露,原本選角因疫情延拍而不符合角色年齡,後來遇到朱宥呈,相當滿意他的表現,朱宥丞也自認在為該劇努力做出演技上的改變!
吳翰林、黃冠智和朱宥丞為了準備角色被送到日本學日文、了解日本文化,在日本3周的時間,不只同房睡通舖,黃冠智表示:「所有事都一起行動,感情更是加深。」他還為完成弟弟朱宥丞的心願,帶著朱宥丞去打寶可夢機台,黃冠智笑言:「找機台找了2小時!」朱宥丞得意表示:「我沒花公費!去那邊差不多快500台幣,打老半天,得到稀有牌卡『固拉多』,超有成就感!」
黃冠智透露那趟除了3人一起解鎖進日本電影院、美術館,當時還沒求婚的他原本還想在日本買求婚鑽戒,「可惜被告知必須預約」,黃冠智也透露老婆前陣子看完台北電影節首映後特地發文,表示看到他在角色中的成長,讓黃冠智相當感動。
吳翰林在日本生活時擔任「總務股長」,3兄弟花錢都要向吳翰林請款,為了省錢,他們每天晚上去超市巡邏等待折價即期品,有次朱宥丞買到1盒只有3片的鮭魚立刻被罵「這麼貴」,3人3周的日常開支預算僅15萬日幣(台幣約32000元),結果公費居然沒用完,讓現場媒體都嘖嘖稱奇。他們也稱讚導演孫介珩像爸爸一樣暖心,孫介珩在過年期間特地赴日探訪三兄弟,發給他們1人1個紅包,並在紅包上寫下鼓勵的話,更在離開日本前留下一鍋拿手滷肉,黃冠智打趣說:「本來回臺灣前想去吃大餐,結果發現還有一鍋滷肉要先吃完!」
導演孫介珩談到選角契機,他認為3位年輕演員黃冠智、吳翰林和朱宥丞與劇中角色的年齡、氣質完美契合,「他們與故事中來自台灣的戰俘監視員3兄弟年齡相仿,且都有著一股質樸的氣息,觀眾一定能夠透過他們,看到故事中的角色們年紀輕輕就被迫面對戰爭、面對長大的掙扎與勇氣。」
《聽海湧》全劇共5集,8月17日公視首播,該劇描繪昭和17年(1942), 日本從殖民地臺灣大量徵召臺籍青年前往北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這些臺籍戰俘監視員們,捲入了一場冷血屠殺,被盟軍檢察官指控犯下「虐待戰俘」的罪行。有些人因此再也沒有機會回到臺灣,有些人回來了,卻不再開口提起島上發生的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