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才養成不易,也亟需被「伯樂」看見;去年11月底辭世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35年前發心獎助扶植美術與音樂人才,進而設立「奇美藝術獎」,不間斷扶植藝術新秀,迄已獎助375人,累計獎助金逾1.3億元。
由奇美文化基金會主辦的奇美藝術獎,今年邁入第36屆,每月挹注獲獎的新秀藝術家3萬元,為期1年,1日於奇美博物館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共10名獲獎者,其中3人更是兩度得獎。
奇美文化基金會統計,至今已有375人得獎,頒發獎助金逾1.3億元。 奇美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郭玲玲致詞提到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已於去年底瀟灑離世,享壽96歲,很遺憾他未能看到目前正在奇美博物館展出的重量級特展《從拉斐爾到梵谷》這麼受歡迎,「他看到的話,一定會很高興」。
郭玲玲也說,《從拉斐爾到梵谷》5月開展以來,已經快突破30萬人參觀,期待展覽最終能突破40萬人。
她提及,另外一個遺憾是,許創辦人無法再看到奇美藝術獎得獎者的表演與作品。她透露,幾年前,許文龍不方便出席公開場合時,基金會仍會邀請得獎人來到他面前表演,得獎者也都會爭相與他合照,留下人生美好回憶。
許文龍在世時,必定親自出席奇美術獎頒獎典禮,隨著年事已高,近幾年才缺席,去年則是「獻聲」,但他始終勉勵得獎者,堅持所愛,發揮長才,往夢想邁進,他曾說「這些獎助金就當作奇美借給大家的,大家不需要還,將來有能力回饋社會的,記得用同樣的精神幫助台灣下一代文化發展」。
奇美藝術獎創設於1989年,積極推動台灣藝術文化,培育美術與音樂人才,希望透過獎助金,鼓勵青年學子專心投入創作,未來有更多機會能在藝術舞台上綻放光芒。今年10位得主,包括具象美術創作類:鍾子逸、溫崎君、李承翰、潘煒中;音樂類:李聿惟、陳為霖、魯郁文、楊舜名、王芙紀、陳品宥。其中,溫崎君、潘煒中、王芙紀均為2次獲獎。
奇美文化基金會表示,第37屆「奇美藝術獎」10月開放報名,包括具象美術創作類(西畫與雕塑)共4名,音樂類(鋼琴、弦樂、管樂和聲樂)共6名,詳情可上奇美博物館官網查詢。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