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1名75歲曾姓阿公中風後,常因喝水及吃飯嗆到,引起咳嗽,並多次因此引發吸入性肺炎而住院治療,醫師建議家人考慮鼻胃管餵食,但阿公堅持要由口進食,後來醫院安排螢光吞嚥攝影檢查,發現阿公咽部力量不足,院方據此進行咽部訓練,2個月後改善嗆咳現象。
曾阿公中風後雖手腳不靈活,但思緒清楚,雖數次因喝水、吃飯嗆到,引起吸入性肺炎住院後治療,仍認為自己可以由口進食,堅決不允裝鼻胃管,院方經和家屬協商後,對阿公進行螢光吞嚥攝影檢查(VFSS),發現曾阿公因喉部上抬幅度不足,以及咽部肌肉收縮肌力不足,使得食物易殘留在咽部。
彰化醫院語言治療師顏婧縈表示,曾阿公因為食物吞不乾淨容易掉入氣管引起嗆咳,甚至可能造成連當事人都沒有感覺的靜默式吸入風險。治療團隊根據檢查報告,對阿公進行咽部訓練,包括下巴阻抗運動及薛克式運動(Shaker)訓練等,讓咽部更有力量,並請阿公調整進食姿勢,2個月後,咽部力量有所提升,降低嗆咳風險。
顏婧縈指出,在臨床上,身體狀況不佳的年長者常嗆咳,食物進入氣管後引發吸入性肺炎,根據統計,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死亡率近5成,可以說是年長者的一大殺手,常常讓家人措手不及,而造成嗆咳的原因,很多是因為吞嚥障礙,如果改善吞嚥能力,就能減少嗆咳的發生。
彰化醫院復健科主任廖宜新強調,中風患者通常比較著重在肢體的復健,但臨床上,吞嚥困難及嗆咳問題也是非常重要,一旦吞嚥不順,易衍生出吸入性肺炎,不只是中風者,神經損傷者及年長者都要特別注意,可到復健科尋求檢查評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