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元玲表示,此次會談結果傳遞出的訊號反映了中美氣候外交的韌性和持續性,為即將到來的COP29創造良好的合作氛圍。「畢竟中美對於全球氣候治理來講太重要了。」她說。「在目前中美關係依舊困難的情況下,能藉這個話題保持溝通,對雙邊關係發展大局而言,本身就是重要目的和意義。」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氣候中心總監李碩表示,這次會談展示出在川普陰影下,中美雙方都有共同的關切和訴求,就是就氣候問題保持溝通合作的意願。從會談後發布資訊看,實質進展有,但美國大選結果未明朗,很難指望雙方採取實質動作。
劉元玲認為,此次會議主要是落實過去幾年中美兩國之間就氣候問題達成的各項聲明,這可以追溯至2023年7月和11月的兩國氣候特使會談及《陽光之鄉聲明》的簽署,2022年11月兩國元首在峇里島會晤,2021年4月中美氣候特使在上海會談發表聯合聲明,甚至可回溯到歐巴馬執政時期中美氣候蜜月階段。「所以這是一次落實合作的會談,就算是務虛會,也是落實合作的一部分。」
李碩所在機構5月在紐約參與和中國代表團的交流。李碩表示,9月的這次會晤以兩國此前的討論為基礎。「雙方都希望鞏固能源轉型方面的合作,共同應對一系列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就削減全球排放和增加對貧窮國家資助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劉元玲說,即便川普當選,這樣的會晤依舊會發揮重要影響,甚至是更加緊迫和重要的影響。「因為氣候危機真實存在,國際社會的應對不足,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和『部分美國』的溝通與交流同樣代表了世界發展開明進步的力量。」
李碩也指出,在川普(當選)的可能性下,中美雙方都有共同的關切和訴求,讓雙邊氣候溝通進一步保持住。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選舉後一周左右,G20峰會與COP29將相繼召開。後者會議將討論兩個主要問題:資金和新的氣候目標。中美關係可能是解決這兩個問題關鍵。
「因此今年在美國選舉之後,馬上就會出現跟氣候相關的一些需要雙方做決定的重要節點。」 李碩表示。
「中美氣候合作走過這些年的歷程實屬不易,尤其是考慮到宏觀環境的艱難,中美未來還能具體在哪些方面開展切實可行的氣候合作,取得更加有益雙方和全球的影響效果,依舊需要坐下來探討共同尋找機會。」劉元玲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