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金峰鄉賓茂村疑似食物中毒案,已釀3死4命危,患者發病前都吃過包蝸牛的小米粽,讓人想起39年前金蘭醬油第二代吃生蝸牛釀5死事件,不過,毒物科醫師表示,金蘭事件是因蝸牛肉帶有廣東住血線蟲,而造成腦膜炎致死,這通常要數天病程,而台東事件患者發病到死亡,僅短短幾個小時,比較像是中毒。
台東縣金峰鄉賓茂村83歲婦人昨自製包有蝸牛、竹筍、豬肉、小米粉等食材的小米粽,食用後不適送醫死亡,部落親友晚間晚約20人參加喪事守靈聚會,家屬拿出老婦未吃完的小米粽分給眾人食用,未料引發集體中毒,共有12人陸續送醫,截至今天上午已釀3死4命危慘劇。有家屬表示,可能是小米粽內的「蝸牛」釀禍。
根據疾管署官網,廣東住血線蟲感染人類的主要途徑,是經由食用未煮熟受汙染/寄生之福壽螺、蝸牛或蛞蝓、受到幼蟲污染的水或生菜(沾染受感染蝸牛之黏液)等所致,潛伏期約2~3天,最長可達47天。
該寄生蟲常侵入腦部、脊髓等神經組織,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也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等症狀。感染的寄生蟲數量較多時,可能危及生命。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醫師顏宗海表示,台東縣金峰鄉賓茂村事件患者,都是在昨晚食用疑似遭汙染食物,不到一天,即傳出3死4命危慘劇,這不像是遭廣東住血線蟲入侵,因為廣東住血線蟲入侵患者,病程至少要好多天,台東事件比較像是中毒。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表示,現傳出當地有使用台東當地殺蝸牛疑似有用聚乙醛等毒物,這是一種農藥,聚乙醛進入人體胃中,會被水解成乙醛,若是患者同時服下聚乙醛與喝酒,可能會產生較嚴重的中毒症狀,例如抽筋、代謝性酸中毒、昏迷,嚴重會致死。
楊振昌表示,台東事件目前看起來較像是中毒,方向有聚乙醛、氰化物、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鹽中毒等,整起事件禍首還需調查釐清。
聚乙醛類的農藥,常被用於種植高麗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免農作遭受螺害;農業部網站指出聚乙醛具有很高的呼吸毒,口服屬中等毒性。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