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研究指出,全球最高的聖母峰可能再長高15至50公尺,不過長高的原因顛覆傳統認知,和河流侵蝕有關。一般認為,約5000萬年前印度板塊碰撞歐亞板塊,造就了喜馬拉雅山,至今板塊運動仍是造山主要推手;該研究卻有其他看法。
根據《BBC》報導,倫敦大學研究人員指出,距離聖母峰約75公里的阿倫河(Arun)流域面積減少,這讓聖母峰每年得以上升2公厘,「就像把一堆貨物扔下船,船變輕了,自然會浮起來」。
阿倫河由西藏流入尼泊爾,和另外兩條河流匯成戈西河(Koshi),後者是恆河的主要支流之一;阿倫河地勢陡峭,多年來不斷沖刷,研究團隊表示,河流侵蝕岩石、土壤,把山往上推升。
該項研究被刊登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部分科學家相信,聖母峰的高度變化,確實和阿倫河的侵蝕,以及地函向上壓力的相互作用有關,雖然仍有極大不確定性,團隊的新見解,已蔚為討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