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癌症研究有重大突破!全球多年來研究確定人體內 IL6 在癌症變異中的重要地位,但IL6 路徑一直是未解之謎,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腫瘤醫學科名譽教授蘇五洲癌症研究團隊發現,肺癌患者癌細胞轉移與產生抗藥性,主要與細胞激素「介白素─6(IL6)」上的醣化缺失有關,造成SRC─YAP 訊息路徑活化,這項全球首度發現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歷時10年研究,終於解謎的蘇五洲教授指出,全世界多年來研究確定人體內 IL6 在癌症變異中的重要地位,也發現IL6 會活化多重下游的細胞內訊息路徑,造成癌症不同發展結果,但IL6 到底如何決定走哪一種路徑,一直是未解之謎。
他說,團隊最近發表的研究成果,不僅是全球首次解開IL6分子如何調控下游訊息傳遞路徑選擇的謎題,找到肺癌標靶藥物EGFR-TKI在病人身上產生抗藥性的原因,也是首次發現不同特定醣型的IL6,可做為癌症轉移及抗藥性評估的生物指標,未來可更有效了解癌症在人體內的變異。
成大醫學院腫瘤醫學科名譽教授蘇五洲,長期致力於IL6-JAK-STAT3在癌症中訊息調控的研究,是全球最早研究相關領域的學者之一;團隊一員的洪君樺博士10年來,鎮日埋首實驗室裡,連懷孕生產的前一天都在實驗室裡度過,研究終有斬獲,也讓她很開心!
洪君樺表示,近3年來國際癌症團隊都關注到SRC─YAP活化,與癌細胞轉移與抗藥性之間關聯,但卻不知道上游機制,成大的最新發表,剛好填補這塊空缺。
洪君樺指出,IL6是一種可以調控細胞正常生理功能、免疫及腫瘤微環境等多功能的細胞激素,過去許多研究發現 IL6 會活化多重下游的細胞內訊息路徑,團隊研究發現,關鍵在於IL6不同的醣化型,例如帶有N醣化修飾的IL6主要活化JAK-STAT3訊息路徑,促進癌細胞生長;N醣化有缺失的IL6則會活化SRC-YAP訊息路徑,促進癌細胞轉移。
目前肺癌患者只要檢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有突變,使用標靶藥物EGFR-TKI治療效果都不錯,但使用一陣子卻會出現抗藥性,效果變差;洪君樺說、研究中蒐集許多患者檢體,發現癌細胞在經這項藥物治療後,會分泌高濃度的N醣化有缺失的IL6,可看出與癌症轉移及抗藥性的強烈關聯,未來透過不同醣化型研究,也許能找出抑制癌症生長及轉移、產生抗藥性等多種結果的方法,為癌症治療開闢另一條嶄新的道路。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