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蔣萬安宣示今年為交通安全年,並力拚建置實體人行道。台北市議員批評,實體人行道以「條」為單位,連6.6公尺也納入政績,實在丟臉至極,且配套措施不足,減少附近住戶停車位。台北市交通局回應,完工後將以公尺或公里計算長度,也會找鄰近的畸零地或汽車格改為機車格。
民進黨議員趙怡翔批評,目前交通局以「條」作為實體人行道的單位,鄰近世新大學的6.6公尺、石牌國中附近15公尺的人行道,竟也算成政績,實在是丟臉至極,應以公尺或公里計算較合理。
國民黨議員陳炳甫要求,實體人行道施作、工程較難,花費時間也較久,若實際有難處,應加速改良標線型人行道,在人行道外側加上欄杆、軟杆或緣石等。
民進黨議員顏若芳指出,許多老舊社區都沒有停車位,機車只能停放於路邊,交通局又在老舊社區設置人行道,雖然行人比較好走,但機車卻無處停放,只能改至鄰近沒有人行道的路段停放,導致沒有人行道的路段停滿機車,要求交通局在建置人行道的同時,也要注意配套措施。
交工處長張建華回覆,目標每年完成20處標線線人行道轉實體或實體阻隔人行道,截至9月已完成5處,待完工後計算長度,將單位改為公尺或公里。而若因工程、地勢等問題,人行道無法採墊高成實體人行道,也會改以平面式壓花地坪加上阻隔式欄杆和緣石因應。
交通局長謝銘鴻也說,社區設置人行道最大困擾是可能影響停車,因此會找鄰近找畸零地供車輛停放,或將汽車格改為機車格。此外,也會嘗試找里合作「行人優先區」,容許汽機車於6至8公尺寬道路停放,行人可以走在路中間,車輛不得鳴按喇叭且要放慢速度,如此也可解決停車問題。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