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7日是24節氣中的「立冬」,很多人習慣立冬後開始進補,衛福部台中醫院中醫科醫師鄭惟仁提醒,冬令進補藥膳因人而異,進補前最好先了解食材藥材屬性,避免強身不成反傷身。另外提醒體質燥熱、患有自體免疫疾病者、皮膚疾病患及正在感冒的人不宜進補。
古諺有云「立冬補冬,補嘴空!」也養成民眾立冬後即開始進補,薑母鴨、羊肉爐、麻油雞甚至是麻辣鍋鍋聚不斷,鄭惟仁解釋,過去立冬開始氣溫降低,加上農業社會多農務勞動,飲食也不似現代社會豐裕,因而為在立冬農閒時藉進補補充營養,但如今氣候暖化,民眾多久坐少勞動,加上多營養過剩,其實未必立冬後要進補。
鄭惟仁指出,補冬的藥膳種類繁多,如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藥燉排骨、四物雞、燒酒蝦…等,雖然各家配方多有不同,但藥性多屬於「溫補、芳香、甘甜」,服用後常感覺全身溫暖,有提振元氣,促進循環等保健作用。
但對體質溫燥或患有特定疾病的人,過度溫補,可能會會因上火,出現如煩躁、失眠、口破、長痘痘等症狀加重等不良反應。
鄭惟仁特別提醒體質燥熱、患有自體免疫疾病,如乾燥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痛風等代謝性疾病,以及患有濕疹、乾癬、痤瘡、蕁麻疹等皮膚疾病患,應避免服用溫補性質的藥膳;另正在感冒發燒、急性腸胃炎等急性感染症患者也不適合進補。
但若仍想體驗補冬的氣氛,鄭惟仁醫師建議仍可選擇「平補」或「涼補」的藥膳料理:如四神湯、山藥排骨、苦瓜排骨、老菜脯雞湯、香菇雞湯…等都是屬於藥性溫和,較不會出現溫燥的不良反應,是適宜普羅大眾的不二之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