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界面新聞報導,「你好,歡迎進行今天的面試,我是你今天的面試官,雖然這是場全自動面試,但我希望你能盡可能放鬆自己,發揮出你的正常水平」、「請結合實際經歷,談談你是如何在新環境中融入團隊並適應學習或工作的」、「請結合你所學專業,或所在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談一談你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

2025年將至,2024春秋招也基本畫上了句號。前段時間,許多應屆生都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AI面試——鏡頭對面不是正襟危坐的HR,而是眨著大眼睛的虛擬數位人面試官。

這一新穎的招聘模式已被廣泛應用在銀行領域,界面新聞記者瞭解到,目前農業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等國有大行,興業銀行等股份行,桂林銀行等城商行均推出了AI面試。

對於應聘者而言,AI面試破除了地域限制,不需要親臨面試現場,也不需要打扮得十分正式,不少應聘者都覺得「省時省力」。但也正因為隔著網路,有應聘者由於不習慣而影響了面試發揮,又或者因為網路等問題出現了各式面試bug。

對於招聘方而言,目前AI面試更多地運用於校園招聘,對於數量龐大的簡歷篩選、候選人面試,AI工具都能起到比較好的輔助作用。至於AI在多大程度上參與招聘決策,各用人單位都有不同的參考標準。

大浪淘沙,千軍萬馬擠入銀行的競賽中,AI面試正成為應屆生的一道新門檻。

應聘者:歷時約20分鐘,問題相對簡單

「請做個自我介紹。」「你對於個人職業發展有何規劃?」

多位受訪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AI面試基本集中在筆試之後、真人面試之前的初篩環節。歷時約20分鐘,問題相對簡單,AI面試官主要圍繞自我介紹、興趣愛好、職業規劃等提問,部分還有情景模擬題,比如工作中遇到特定問題會如何處理等。據此來看,AI面試類似於一場結構化面試。

多位應聘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AI面試要比真人面試「省時省力」。「我當時在北京就能夠遠程參加面試,並且相對於現場面試,我不用特別盛裝出席。」小肖稱。

「整體體驗感覺還好,與真人面試相比,AI面試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我的緊張和壓力。」小成提及。

「體驗挺好,提出問題後會留出30秒到1分鐘的思考時間,屏幕上會提醒剩餘時間,回答問題時也有剩餘時間提示,我可以更好地把控回答問題的時間。」對於Cecilia而言,AI面試還可以當做一場面試預演,「針對提出的問題後續可以完善自己的回答,在之後的面試中可能會用到」。

但在社交媒體上,也有多位面試者提到網路斷線、回答未完成就跳轉下一問題等諸多尷尬情況。

界面新聞記者採訪瞭解到,AI面試之後,有人落選,也有人被調崗。但整體而言,目前銀行的AI面試並沒有設置過高的門檻,「刷人」比例並不高,對於應聘者而言不會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

高頓教育一份文件顯示,面試結束後,企業會看到一張由AI自動生成的候選人畫像,包括候選人的知識、技能、性格、素質、動機、價值觀等分析數據,候選人情緒波動、微表情分析結果,以及AI生成的招聘建議,企業可以從中獲取更精准、更深入的候選人信息,從而提升招聘準確率。

不過,考慮到AI技術水平的不一致,各家企業HR拿到的候選人分析維度、程度也有所差異。有HR從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其所在公司運用的AI面試主要用於測評應聘者英文口語能力,並不能拿到上述相對詳盡的分析報告與數據。

這其實是一個進階過程。易路聯合復旦大學、HR數智研究院發佈的《AI在企業人力資源中的應用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AI影音面試這一賽道,從最初的解決跨越時空的「影音面試」,到通過關鍵詞命中計算的「影音面試輔助」,再到包括調用通用AI能力,進行關鍵詞、語音、表情等維度的單模態算法的「AI面試輔助」,最後到基於篇章級別語義識別算法和包括顏值、表情、聲音等多模態算法的「AI影音面試決策」,一路不斷進階從「劣汰」到「擇優」,從「面試輔助」到「面試決策」,突破面試生產力的同時,大幅提升面試篩選的信效度和決策效率。

目前而言,AI輔助功能仍然顯著大於決策功能。上述白皮書顯示,從調研問卷和企業訪談的結果來看,企業招聘模塊的AI應用功能中,AI面試輔助佔比26.7%,決策僅佔4.4%。

招聘方:公平與效率

界面新聞記者瞭解到,目前農業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桂林銀行等均推出了AI面試。

桂林銀行方面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我行從2023年3月開始使用AI面試,目前主要用於校園招聘。」

從提升效率的角度看,校園招聘的確是AI面試的適用場景。根據第三方統計,今年秋招中國銀行擬招聘約1.3萬人,農業銀行擬招聘約2.2萬人,工商銀行約2.1萬人,建設銀行約1.9萬人。如此招聘體量,遑論應聘者人數。

據報導,快消巨頭聯合利華早在2017年就首次將人工智慧工具用於面試,該公司一位發言人曾表示:「這有助於我們每年在全球節省10萬小時的面試時間和大約100萬美元的招聘成本。」

桂林銀行方面也表示,AI面試的一個顯著好處在於提高面試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提升面試效率之外,AI對於簡歷篩選的作用要更明顯。上述白皮書顯示,企業招聘模塊的AI應用功能中,智慧簡歷篩選與簡歷解析佔比最高,分別為48.9%和44.4%。這也意味著,AI面試並不是應屆生的第一關「AI考驗」,候選人很可能在這之前就已經經歷了AI的簡歷篩選。

而從公平的角度看,AI面試能否給予應聘者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與分析?

這也是應聘者的疑惑,小肖就向界面新聞記者提及,AI面試的評分標準是什麼?是如何判斷的,智慧評分還是人工也會看?在小肖看來,如果篩選標準不合理,或者太模式化,那AI面試並不能真正做到人才篩選。

就此,桂林銀行給出了回覆:「AI面試只是我們眾多面試方法類型中的一種,我們會根據不同崗位的人才畫像要求配置AI面試題目和類型。面試分數是供HR參考的值,此外,我們還會搭配其他類型的面試來綜合評估候選人的匹配度。」

另一方面,「沒有感情」的AI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面試官的個人主觀偏見,避免「有色眼鏡」的出現與影響。

「真人面試效果會容易受到面試官的個人因素影響,如果面試官對你不感興趣或者面試官比較疲憊,就會減少對你的提問,AI面試保證了對每個人都有相同數量的提問。」Cecilia稱。

但算法偏見的問題依然不可忽視。受數據池或者算法設計的影響,AI給出的分析以及決策同樣會帶有某種傾向性,應聘者依然有被AI面試官不公平對待的風險。

外掛:用AI打AI

「XX行AI面試20道高頻真題」「銀行AI面試答案話術」「銀行必考,AI面試」。

在社交媒體上,兜售題庫與培訓技巧的商家與機構隨處可見,題庫產品售價基本在10元左右。

這並不令人意外,恰如線下面試同樣有面試培訓、面試題庫,AI面試也有這些。值得注意的是,AI面試正催生出另一個產品賽道——「AI外掛」。

在電商平台上,「AI面試輔助」「面霸AI」等外掛產品琳琅滿目,售價基本在30元-100元(人民幣,下同)不等。

工作原理很簡單,AI提問之後,系統自動生成答案。據銷售人員介紹,其所售產品用的是國產模型與針對面試自研微調的大模型。

如果招聘方要求錄屏應該如何處理?「一種方案是,外接顯示器屏幕,一個屏幕用於共享,另一個用於看軟件。第二種方案是,通過軟件內置的掃碼投影功能,用手機、平板或者其他電腦查看答案。」該名銷售人員表示。

30元,有效時長2小時,這看起來是個並不虧本的買賣。但考慮到目前AI面試設置的門檻不算太高,這也顯得AI外掛並非那麼必要與重要。

「個人感覺AI面試培訓班,外掛機用處不大,AI面試只被少數公司用在招聘流程的前期,可能只作為一項參考,更加重要的應該是筆試成績,群面和單面的分數。」在Cecilia看來,減少對AI的依賴,才更有利於應聘者的競爭力培養,「畢竟招聘單位終面都是現場面試」。

更重要的在於,使用AI外掛顯然有損招聘的公平競爭,同時也存在數據洩露的風險。如何防範AI外掛,將是招聘方未來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之一。

展望未來,結合簡歷與面試篩選,AI有望促進企業實現更精準的人崗匹配。

艾瑞諮詢2023年發佈的《中國網路招聘市場發展研究報告》認為,各大招聘平台通過AI算法來將求職者和雇主企業進行匹配已成主流,但隨著雇主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日趨複雜多元,更精準的人崗匹配對於企業和求職者將越來越成為良好招聘和求職體驗的核心變量。

報告建議,招聘平台需加深AI的應用程度,通過行業專家級實施圖譜智慧閱讀和抽取信息對簡歷和職位進行解構,智慧完善對於從業經歷、技能等關鍵要素的聯想,補充更多背景信息,構建更全面的人才和職位畫像,並結合用戶行為、人才測評結果等數據實時分析預測其求職偏好,不斷迭代推薦算法,提升求職體驗和效率。

銀行在這方面已經有所推進,「在參加了一輪AI面試後,我的崗位由管培生調到了客戶經理。」Cecilia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面試 #AI #招聘 #銀行 #應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