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寒流來襲,很多人都會需要暖暖包。對此,中醫師黃獻銘分享,只要將暖暖包貼在小腹的關元穴,以及頸後的大椎穴,對於促進任督二脈的循環最有幫助,能讓身體快速的暖和起來。
中醫師黃獻銘在《來聽醫師碎碎唸》表示,每當天冷時,人體有2個部位的「氣」最容易斷掉,其一是在小腹的關元穴,另一則是位於頸部後方的大椎穴。若能將這2個穴位補起來,對於補充任督二脈的氣最有幫助。
至於該如何找到這2個穴位?黃獻銘指出,關元穴是在肚臍以下4指幅的位置;而大椎穴是在脖子後,頸椎最凸那一節往下的空隙。
黃獻銘說,此2穴位可透過針灸、或貼暖暖包,來促進任督二脈的循環,幫助全身都暖和起來。身邊有不少人實測後,甚至會舒服到忘記拿下來。
但要注意的是,黃獻銘提醒,暖暖包每次使用30~40分鐘後務必取下,千萬不要貼到都忘記;且不可直接貼皮膚,應隔著一層衣物,以免低溫燙傷。
皮膚科醫師蔡逸姍曾表示,暖暖包的主要成分為鐵、水、活性碳、蛭石及食鹽,雖無毒且沒有燃燒風險,但使用時若太大力搓揉,內容物有可能跑出來。另外,孩童、年長者、糖尿病患,或末梢感覺比較不良的患者,在使用暖暖包時應格外小心,以免燙傷。尤其是睡覺時,不可以使用暖暖包,因為睡著後反應變得比較遲鈍,燙傷風險會大幅增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