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項突破性的研究顯示,當鼠類發現同類昏厥時,牠們會本能地進行「口對口急救」,透過拉扯或咬出同類的舌頭來暢通呼吸道。而獲救的鼠類也確實能藉此較快甦醒。
此項研究由南加州大學神經科學教授張利(Li Zhang)及其團隊執行,他們觀察到實驗室飼養的鼠類在同伴因麻醉暫時失去意識時,會展開「急救」動作,試圖幫助牠們恢復。
張利教授進行一連串測試,發現清醒的鼠類在約13分鐘的觀察時間內,會花費約6分鐘與昏厥的同伴互動,「牠們會先嗅聞,接著梳理毛髮,再來是密切的身體接觸,包括舔眼睛、咬嘴巴等。」而當清醒的鼠類將注意力轉移至昏厥同伴的嘴巴區域後,超過50%的實驗鼠會「打開對方的嘴並拉出舌頭」。
研究發現,接受同伴「拔舌急救」的昏厥鼠類,因呼吸道擴大而能更快甦醒。當昏厥鼠類開始移動時,清醒鼠類會逐漸減少急救與照顧行為。此外,若兩隻鼠類原本就彼此熟悉,清醒鼠類照顧昏厥鼠類的意願會更高。
不過張利教授澄清,鼠類之間的急救和照護行為與人為進行的心肺復甦術(CPR)不同,不需經過專業訓練,而是類似於拍打、喚醒等基本急救方式,確保對方能維持呼吸。
研究團隊也觀察到,當鼠類進行急救時,大腦下視丘區域內與動物間照護行為相關的催產素有所增加。張利教授及團隊認為,這表示急救和照護行為是天生本能,而非後天習得。而參與實驗的鼠類皆為2至3個月大,且先前未曾展現類似行為。
張利教授推測,這種照護同伴的本能可能比預期的更為普遍,並在強化動物群體凝聚力中扮演重要角色。
神經科學家希蘭(William Sheeran)和唐納森(Zoe Donaldson)評論,「這些發現進一步證明了許多物種在同類遭遇極端痛苦時,都會產生協助的衝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