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普遍長壽,跟飲食脫離不了關係。我們熟悉的日本料理如壽司、鰻魚飯、炸天婦羅等代表性食物,都在江戶時代(西元1603年到1868年)蓬勃發展。江戶人更有一些如今看來極為先進的養生術。
女性雜誌《女性Seven》的女性 Seven Plus網站,引述江戸料理研究家車浮代的說法,在江戶時代末期來到日本的外國人,對於身材短小的日本人,卻有著宛如希臘雕像的精實身材感到驚訝,而其中的秘訣在於「飯糰」。
當時日本人在早餐前煮好米飯,中午帶著吃,晚上再吃剩下的冷飯。由於冷掉的碳水化合物,有較多難以消化的抗性澱粉,作用與膳食纖維相同。吃冷飯血糖值不易升高,也就不容易變胖。
東京農業大學名譽教授小泉武夫博士則說,江戶時代起初能吃到精製白米的人,僅限於高級武士和商人等少數特權階級,一般庶民的主食是燕麥、南瓜和地瓜等,這些食物富含食物纖維和可排出鹽份的鉀,山藥、芋頭等食物也常出現在當時的飯桌上。
富含維他命B 1和乳酸茵的醃米糠醬菜、有大量蛋白質的味噌,也是江戶人喜歡的食物。在肉類缺乏的時代,武士、市井小民、甚至主婦,都有力氣從事體力活,靠的就是大豆製品。將味噌塗在飯糰上,就能充分攝取到蛋白質。
味噌湯更有吃了就不必看醫生的美名,當中加入各種食材,具有營養加乘作用。此外,早餐吃粥也是江戶人的養生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