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導引述的草案中,基金利潤率在高層考核的權重將不低於50%,而公司規模和排名等其他指標將不如以往重要。
另外,對基金經理的考核指標中,三年以上業績比例不低於80%。產品的淨值增長率、基金利潤率、盈利客戶占比、業績與基準偏離度等指標,也將加入基金經理考核。不過,草案尚未最終拍板,內容可能還有修正。
一般而言,即使是主動管理基金都會設有表現參考基準(benchmark),如大盤股票基金會以滬深300指數或MSCI中國指數為基準,行業主題基金以對應的行業指數作為基準,基金經理須決定增持或減持哪些股份,以達到超額回報。
根據中信建投的一份報告,去年中國主動型股票基金的平均回報率為4%,滬深300指數同期漲幅為15%,反映基金經理跑輸大市。在主動管理基金表現不理想下,中國被動管理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規模大增。
中證監主席吳清今年1月曾表示,公募基金的改革將進一步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薪酬管理制度。吳清當時稱,系統改革產業考核評鑑體系,全面加強長週期業績考核。進一步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與薪酬管理制度,著力強化基金公司、主管、基金經理與投資者利益的綁定,防止出現重規模、輕回報的經營傾向,避免片面追求規模,不重視投資者的回報。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