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11日發表署名杜宇航的評論文章表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指出:「無數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在陝北梁家河插隊期間,習近平帶著鄉親打壩修田、建沼氣池,他說:「我對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年輕幹部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創新力強,正處於幹事創業的大好時期,趁著年富力強多做一些事、多吃一點苦、多經歷些錘煉,有利於在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中不斷成長成熟成才,加快實現從「入行新手」到「行家裡手」的轉變。
文章稱,現實中,有個別年輕幹部成長較慢,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站不出來、頂不上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工作中拈輕怕重,遇事愛拿「資歷淺」「沒經驗」當擋箭牌,對於分內苦活累活、急事難事能躲就躲、能推則推,工作中吃一點苦就發牢騷抱怨,覺得吃了虧。這樣的人,自以為「聰明」,實則在「安逸」中蹉跎時光、消磨幹事創業精氣神。也有一些年輕幹部內心想成就一番事業,但在工作中只憑一股蠻勁埋頭「拉車」,卻不懂抬頭「看路」,身陷事務主義原地打轉,難以真正提高認識水準和工作水準。
評論強調,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宣導年輕幹部「自找苦吃」,並不是鼓勵搞「沒苦硬吃」。吃苦,關鍵要苦對地方、苦在點上,這樣才能苦出價值。年輕幹部要以理想信念為「定盤星」,把吃苦耐勞與牢記初心使命緊密相連,在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中找準幹事創業的立足點、著力點、發力點,既保持肯吃苦的韌勁、敢吃苦的勇氣,又增添會吃苦的智慧。在實踐中總結規律、優化路徑,把工作能力的提高、工作方法的改進切實體現到民眾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和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將「吃苦」的成效實實在在體現到提升民眾的獲得感、滿意度上。
文章認為,年輕幹部「自找苦吃」,既需要自身主動,也離不開組織「搭台賦能」。只有讓吃苦者不吃虧、讓有為者有位,才能讓願吃苦、能吃苦的年輕幹部有平臺、有奔頭,進而激勵和引導更多年輕幹部立足本職崗位,甘當為民服務的「孺子牛」、創新發展的「拓荒牛」、艱苦奮鬥的「老黃牛」,在新時代扛起重任、擔當作為,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精神狀態和只爭朝夕幹勁拚勁,創造出無負時代、無負歷史、無負人民業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