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央視12日報導,大陸「十五五」規畫建議中明確提出「大力實施城市更新」,相比「十四五」規畫綱要裡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力度進一步增大。如何讓老房子、老社區盡快煥新,各地各部門正積極想辦法。這兩天,北京一個有70年歷史的老社區迎來改造,困擾居民多年一塊「硬骨頭」要被啃下了。
正在改造的北京朝陽區管莊東里社區,54幢樓體中,29幢樓建於20世紀50年代,居住條件差。樓內十幾戶居民除共用一條貫穿走廊、廚房、衛浴等公共設施。樓頂是改造最大難點,長達70多米木質大屋脊,使用久遠、老化嚴重。
「十四五」期間,管莊東里居民充滿憧憬。但作為央企宿舍區,管莊東里社區困難要比別人多得多。
難改,但不能不改。「十四五」期間,大陸中央財政前後拿出逾1500億元(人民幣,下同)支持改造,累計安排超過5400億元,支持城鎮老舊社區改造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而在北京,除了專門一個五年規畫,2024年還針對管莊東里這樣大屋脊居住建築,提出消防安全改造具體目標,要在2026年前完成所有大屋脊建築相關改造。
改造第一步邁出,管莊東里社區23號樓這兩天正在更換屋頂。這次用了未曾用過新技術,用強度高、耐久性好鋼結構,取代已腐朽、變形木結構。
借助這種鋼結構屋頂,改造團隊這次實現「分段流水作業」和「預製式裝配」等施工工藝,使得單幢樓屋面施工周期從以前2個月壓縮到僅需20天。現場像堆積木,不到一上午就搭好一組鋼結構房架。
五年來,建造方式從傳統「搬磚砌牆」變為現代化「智慧蓋樓」,廣泛應用一大批新裝備、新產品。在管莊東里社區改造現場,因有了鋼屋頂,還可在屋架內填充高性能保溫材料,使住戶冬季室內溫度提升攝氏2—3度。 木屋頂變鋼屋頂,還摒棄傳統單層防水做法,實現以高性能防水捲材為主體的「三道防水」。
北京朝陽區管莊東里舊改項目指揮長王紅軍指出,「十四五」期間,老舊社區改造、工業廠房升級、公共建築修葺、歷史風貌改造、地下管網更新,目前整個城市更新量比2024年已翻了近兩倍量。
僅靠新技術不能完全解決老舊社區問題,特別是「老齡化」現象。管莊東里社區25號樓改造施工現場,有一個只對居民開放的實體樣板間。怎麼改、用什麼材料,樓道、屋面、室內管線布局什麼樣的,改造團隊用一種「看見未來」方式,讓居民在這裡「眼見為實」。
其實,像這樣「大動干戈」改造中,填充細緻入微「民生溫度」,不是管莊東里一家做法。「十四五」期間,好經驗和做法正在從一個社區複製到另一社區,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
王紅軍指出,透過把大屋脊改造的關鍵技術、工藝參數、操作規範等整理成標準化「技術包」,形成可複製舊改「範本」,推廣到北京數千個大屋脊樓幢改造和大陸更多同類舊改項目中,助力破解老舊社區改造共同難題。
北京市朝陽區管莊鄉副鄉長宋曉紅表示,接下來五年,面對「十五五」規畫建議中提出「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及「提高民生類政府投資比重」,更多比管莊東里還難改的項目將有望加快列入改造清單。全力推進老舊社區結構改造、節能保溫改造、適老化改造,及公共配套設施等幾個方面改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