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受東北季風影響大雨下不停,宜蘭甚至發生淹水的災情。這段時間濕氣特別重,若室內家居沒有進行除濕,呼吸系統及皮膚較敏感的人,可能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此時就要特別注意。

持續下雨會使環境濕度上升,當空氣濕度長時間維持在70至90%以上,室內水氣就不易排出,尤其牆壁、床墊、衣物、地毯容易吸濕,再加上陽光少、通風不良,就會成為黴菌、塵螨提供理想的繁殖條件。當居住的環境長期潮濕,容易有以下4種健康問題:

呼吸系統

鼻塞、咳嗽、打噴嚏、過敏性鼻炎、氣喘惡化,造成主因為黴菌孢子及黴菌增多。英國國家健康署(NHS)與多位胸腔醫師證實,潮濕與霉菌環境與哮喘、過敏、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統疾病有正相關。

皮膚問題

誘發皮膚搔癢、濕疹、黴菌感染 (香港腳、體癬等),由黴菌或細菌滋生引起。

關節或身體疼痛

當氣壓低、濕度高會影響關節液壓力,造成關節酸、舊傷痛及肌肉僵硬。

心理層面

長期陰雨、光照少,容易產生疲倦無力感、憂鬱、注意力下降,也有「天氣憂鬱症」的說法。

3方面改善法

環境面:從源頭減少濕氣與黴菌

將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使用除濕機最有直接的效果;下雨天晾衣服時,可同步開啟除濕機、電風扇加強空氣流通;衣櫃或鞋櫃等小空間則可放置竹炭包或乾燥劑。

身體面:排濕與增強抵抗力

飲食方面,多喝溫開水幫助水分代謝;減少生冷、冰品、甜食、油膩等食物;建議吃可以健脾排濕的食材,如紅豆、綠豆、薏仁、冬瓜、山藥、生薑等。每天活動身體,也可熱水泡腳幫助氣血循環。

心理面:對抗煩悶與疲倦

白天開燈讓室內明亮,也可聆聽輕音樂或使用香氛、植栽提振情緒;若有天氣憂鬱的傾向,雨停時外出走走,曬一點自然光。

#潮濕 #下雨 #黴菌 #憂鬱 #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