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經媒體15日報導稱,特斯拉(Tesla)近日要求供應商不得在美國生產線上使用任何中國大陸製零件,並正全面調整供應鏈,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特斯拉和部分供應商已開始以其他國家製造的零件替換部分陸製產品,並計劃在未來一至兩年內,將所有剩餘的陸製零組件全面轉換至非中國大陸來源。
路透社引述華爾街日報(WSJ)報導,目前特斯拉尚未公開說明相關政策調整,路透社也尚未能獨立查證此消息。不過該報指出,此舉反映美中關係緊繃與美國法規環境收緊下,企業正加速重塑供應鏈,以確保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合規性與供應穩定。
美國生產線與中陸生產線各自運作
新能源汽車媒體CnEVPost報導,特斯拉主管因美中貿易戰期間關稅大幅波動而面臨不確定性,使公司難以制定穩定的產品定價策略。過去幾週,中國大陸與荷蘭因安世半導體爭議造成氣車晶片供應中斷,特斯拉內部針對「加速供應鏈多元化」的討論更加激烈。
美國是特斯拉最大的市場,中國大陸排名第二。特斯拉在上海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負責製造Model 3和Model Y。過去數年間,特斯拉高層多次強調,上海工廠超過 95% 的零組件均由當地供應商提供。根據《上海證券報》2024年11月的報導,特斯拉已與中國 400 多家一級供應商合作,其中逾 60 家已納入全球供應系統。
不只特斯拉,通用汽車(GM)也正在推動去中化供應鏈。路透社先前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通用高層已要求供應商尋找中國大陸以外的原料與零件來源,最終目標是在未來完全將供應鏈撤離中國大陸。部分消息人士透露,GM已要求特定供應商在2027年前完全斷開對陸依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