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內分泌的搜尋結果,共541筆
一般認為五十肩是肩膀的問題。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五十肩是一種全身性的免疫代謝失調。尤其是40到60歲的更年期婦女,體內的雌激素大幅下降,容易導致關節發炎,屬於好發族群。提醒患者若勤做復健仍無效,或許該換個方向思考,加掛婦產科或新陳代謝科,以全面調理身體。
女性每月月經來臨時痛感加重,可能是巧克力囊腫在作祟。婦產科醫師嚴絢上表示,每10名女性就有1人罹患此病,當出現月經不規律並伴隨劇烈疼痛、性交疼痛或懷孕困難、下腹部長期不適等情況,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若囊腫大於5公分時,多建議以腹腔鏡手術切除,以免影響生活品質。
當體重增加時,只看BMI(身體質量指數)就能判斷是否過重?國外研究指出,就算BMI屬正常值,只要腰圍超標,心血管風險依然會升高。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解釋,有些人外表看起來不胖,實際上卻有不少內臟脂肪,這種情況在全世界都很普遍。
11月10日是「國際神經內分泌腫瘤日」,今(7)日綠委劉建國與台灣神經內分泌腫瘤病友關懷協會共同召開記者會,期盼能提高社會大眾對「神經內分泌腫瘤(NET)」的認識,呼籲衛福部健保署儘速將新型治療藥物納入健保,減輕病友沉重負擔,避免台灣病友仍需跨海求醫的困境。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不過國際期刊一篇研究綜論提到,遠離3C產品的人,除了壓力、負面情緒降低,若是在就寢前2小時停用者,睡眠品質也有所提升。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今(5)日建議,民眾可建立為期4周的「數位排毒計畫」,讓注意力回到現實世界,使心靈跟著沉靜下來。
在花蓮開餐廳的42歲王姓男主廚,身型壯碩、體重達125公斤,今年初燙傷住院意外發現罹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日需施打4針約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出院後,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即時數據結合1周打1劑瘦瘦針,8個月過去體重剩93公斤。他坦言,以前不覺需要減肥,但變得健康很值得。
想減重卻一再失敗嗎?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提醒,關鍵可能是在沒有均衡飲食,他分享有位台大女學霸只是靠早餐不再吃麵包,改吃豆腐、優格、地瓜、無糖穀片與大番茄,在不必忍受饑餓情況下,就減掉了7公斤,人也變得更健康。
社會風氣日益開放,加上網路普及,性成癮問題逐漸引起關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蘇璿允表示,民眾可能因壓力、孤單、渴望親密感或尋求刺激等原因,在性行為上失去控制感,不僅會影響伴侶關係,也可能帶來經濟負擔,進一步造成體力下降、工作或學業專注力不足,甚至長期陷入與性相關的思考模式,影響生活品質。
歌手坣娜傳出本月16日因病去世,據《ETtoday新聞網》報導,雖然她患有紅斑性狼瘡,但最終是因為不敵胰臟癌離世。胰臟癌又有「癌王」的稱號,患者確診時恐已到晚期或轉移其他器官,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皆是不敵此病。
現代人易感壓力大,家庭醫學科醫師宋晏仁表示,長期壓力會影響神經及內分泌系統,也是肥胖和糖尿病的共犯。他建議從運動、深呼吸、冥想、攝影、睡覺找到屬於自己的高效休息方式,遠離慢性壓力的牢籠。
油脂是日常必備的調味品,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今(22)日指出,含中鏈三酸甘油酯(MCT)的油品,較不易造成血糖波動,也能提升代謝力與專注力,民眾可在每天在咖啡、豆漿或溫水中加約5公克,持續一周後可再增量至15至20克。
高血壓逃兵集團延燒!內政部今(21日)表示,經清查疑似以重度高血壓逃避兵役的役男,與檢方起訴的假高血壓逃兵集團案進行比對,共有92案具有高度共通性,已函送地檢署偵辦。對此,醫師表示,高血壓與老化密切相關,20多歲即重度高血壓,臨床上可能性不到1%,若一次發現近百位年輕人重度高血壓,如果事實為真,那真的很罕見,否則就是當中有問題。
擁有百萬粉絲的大陸吃播網紅「沈陽山胖」近日宣布接受切胃手術,消息引發網路熱議。據悉,他體重一度高達350斤(約175公斤),因擔憂健康狀況惡化,決定透過醫療手段減重。他在18日在影片中透露,手術後僅3天體重便減少超過20斤,並設定減至150斤(約75公斤)為目標。
微波食品會致癌?中醫師羅珮琳表示,坊間常有對微波食品的迷思,但她強調,微波爐加熱食物不具放射性,反而是時下許多超加工食品及不良的承裝容器,才是影響健康的潛在因子。
壓力不只是心理的感受,它會真實地改變身體的生理機制。醫師劉博仁指出,一位男性業務經常應酬、外食,且長期處在高度緊張狀態,後來被診斷出肝癌,切除部分肝臟,雖已暫停工作好好休養,但免疫系統仍因罹癌後的心理壓力無法好好修復,讓男子總是覺得疲累。
台大雲林分院出生的一名男嬰產檢無異常,出生後出現嚴重呼吸困難,確診「先天性橫膈膜疝氣」,發病率約為每2000至5000名之一,所幸號稱「稀缺中的稀缺」小兒外科醫師陳永信8月剛好到任,為出生3天的小嬰兒開刀,以縫線修補橫膈膜,術後2周順利出院,體重已從2700公克成長到4500公克,台大雲林分院今(15日)為小嬰兒慶生。
減重雖難,但維持才是真正考驗。醫師蔡明劼分享案例,一名家庭主婦成功減掉50公斤後,至今一年多從未復胖,因她已經開啟「飲食自動導航系統」、味覺也重新被校正,也會盡量讓身體保持活動量。蔡明劼指出,養成會瘦的生活習慣,成功就不再用靠意志力,而是身體的自然反應。
許多家長為了讓小孩順利長大,可能在教育、飲食上都會進行各種規劃。一位媽媽近日表示,由於夫妻兩人身高都偏矮,擔心國中的兒子未來身高不到170公分,因此特別帶去看中醫、準備中藥轉骨湯,卻被兒子嫌棄難聞、很苦而拒喝,讓媽媽忍不住求助,「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讓孩子比較接受呢?」,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許多過來人紛紛建議,保持良好作息、營養均衡、適當運動更加重要。
長榮航空一名34歲空服員於值勤時身體不適,疑似因罹患免疫疾病「史迪爾氏症」出現發燒、筋骨痠痛等症狀,返台就醫後離世。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14)日表示,不是所有發燒都能靠多喝水與吃退燒藥解決,若患者發現體溫一再飆高、反覆抽血仍查不出原因,就有可能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作祟,其中史迪爾氏症堪稱「發燒界的變色龍」,一下子就多重器官失控。
環境部今日預告修正「環境用藥禁止含有之成分及檢驗方法」,將可防治蒼蠅、蚊子、蟑螂及恙蟎等昆蟲,並施用於農作物、牲畜、寵物等的殺蟲劑成分「甲氧滴滴涕」列為環境用藥禁止含有成分。環境部表示,目前沒有環境用藥產品成分登記含有甲氧滴滴涕,本次修法對我國環境用藥產業無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