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全國下水道的搜尋結果,共10筆
下水道系統是城市抗災的第一道防線,為維持運作須巡檢、維護,但因下水道作業空間局限,面臨缺氧、有毒氣體、掩埋等多種風險,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辦理「全國下水道局限空間出入坑作業評鑑」,宜蘭縣獲得優等,縣府表示,宜蘭縣已經連續3屆獲獎,展現宜蘭縣在安全管理上的卓越成果與持續進步。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舉辦「全國下水道局限空間出入坑作業評鑑」,台中市今年再度獲得「特優」殊榮,連續3年蟬聯全國最高評價,展現在公共工程與職業安全上的卓越表現,定於7月7日接受頒獎。
為落實2050淨零碳排,國土署持續推動下水道工程,並在9日首度公布《下水道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提供工程減碳規劃及方式、碳排放計算及管理策略等,作為地方政府、工程團隊在辦理新建污水廠及管線建設等之減碳規劃參考,透過與地方共同推動公共工程綠色轉型,奠定國內下水道事業碳中和厚實基礎。
全國下水道接管戶數今年4月底已突破410萬戶,目前各縣市仍加速辦理下水道布建及家戶接管等工作。為落實我國「2050淨零碳排」目標,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今(9)天首度對外公布《下水道工程減碳作業參考指引》,將作為地方政府、工程團隊在辦理新建污水廠及管線建設等之減碳規劃的重要參考。
宜蘭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設有全國首座下水汙泥碳化系統,透過碳化技術將汙水汙泥轉變為具熱值的輔助燃料,每年降低的碳排量11509噸,相當於29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減碳量,今年獲頒環境部「淨水永續獎」,是非六都唯一獲獎縣市,亦為縣內首次獲獎單位。
國土管理署28日舉辦「全國下水道科長會議」。國土署副署長於望聖表示,台灣下水道建設已正式進入水資源循環及碳中和領域發展,為接軌國際淨零趨勢及落實下水道政策發展,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從「政策」至「執行」經驗交流,凝聚雨污水下水道及再生水建設的創意發想及共識,以完善全國下水道建設工作,提升整體公共衛生與國人生活品質。
因應全國下水道普及政策,雲林縣議會26日通過「雲林縣下水道管理自治條例」,縣府表示,完善的汙水排放系統是城鎮現代化指標之一,目前雲林汙水下水道普及率僅約5%,虎尾鎮、北港鎮「水資源回收中心」與周邊汙水下水道工程持續施作中,預計2027年完工,屆時普及率可望突破10%,有效提升民眾生活環境品質。
因應全國下水道普及政策,雲林縣議會26日通過「雲林縣下水道管理自治條例」,縣府表示完善的汙水排放系統是現代化城鎮指標之一,目前雲林汙水下水道普及率僅約5%,虎尾鎮、北港鎮「水資源回收中心」工程持續進行中,預計2027年完工,屆時普及率可望突破10%,有效提升民眾生活環境品質。
經濟部水利署今天(14日)表揚對水利業務有特殊、重大或傑出貢獻人員,宜蘭縣政府水利資源處長李岳儒獲「全國水利績優貢獻獎」,縣府指出,李岳儒任職水資處長近5年,率領水利資源處同仁辦理宜蘭縣蘇澳鎮阿里史溪抽水站等工程,曾獲6座工程會金質獎等獎項,獲獎實至名歸。
宜蘭縣政府在「113年度全國下水道局限空間出入坑作業評鑑」中,從全台各縣市脫穎而出,與六都之台北市政府及台中市政府共同榮獲最佳等第之特優佳績,為非直轄市唯一榮獲特優之政府機關。縣長林姿妙表示,縣府將持續要求下水道工程施工品質,並落實職業安全衛生工作,共同拚出宜蘭「勁水」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