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再造歷史的搜尋結果,共57筆
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2.0計畫」將於2026至2030年推動,西螺鎮有延平老街、西螺街長宿舍、文昌國小宿舍群、振文書院等古蹟,雲林縣府文觀處爭取納入西螺鎮,結合宗教與觀光,將龐大的香客轉化為深度文化體驗的觀光客群。
青鳥書店憑藉開「開一間自由的書店」口號,成為許多民進黨支持者眼中的「聖地」,連總統賴清德在2020年副總統任內都曾前往朝聖,青鳥書店卻是爭議不斷,該店從2016年開店至今共有10間分店,如今只剩5間,「狂開狂倒」卻不妨礙該店瘋狂吸錢,青鳥文化制作有限公司從2019年到2022年間共覽下10個標案,海撈6700萬元公帑,此現象也讓文化界搖頭。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攜手台灣中油推動的「出磺坑再造歷史現場旅宿計畫」,27日在六號處長宿舍舉辦「微光之丘」第一館啟用儀式。縣長鍾東錦出席表示,這是苗栗文化觀光的重要里程碑,未來將搭配走讀導覽、藝術駐村與文創展演,為在地注入文化新活力。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部落為布農族丹社群,在地族人2021年起在縣府文化局爭取文化部經費支持下,展開舊社領域復返計畫,在Tastalan舊社遺址重現百年前的傳統石板家屋並落成啟用,後代族人見到家屋感動表示,沒想到跨越1個世紀還能回到丹社群祖先的第2個據點,內心相當激動,希望藉此延續布農族傳統文化。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部落布農族丹社群族人,2021年起在文化局獲得文化部經費下,展開舊社領域復返計畫,在Tastalan舊社遺址重現百年前的傳統石板家屋,建築體去年完工,21日落成啟用;後代族人見到傳統家屋感動說,沒想到跨越1個世紀還能回到丹社群祖先的第2個據點,內心相當激動,希望藉此延續布農族的傳統文化。
桃園市政府運用原黑貓中隊機棚空間改建「桃園航空城博物館」,將於7月24日啟動試營運,首波展覽自第三機庫登場,2大亮點為「周至柔將軍文物調研詮釋展示」及「航空城博物館園區——05警戒區陳展機拆卸運送暨展示」。市長張善政表示,桃園航空城博物館機棚空間將依文化資產保存標準進行優化,增設空調與濕度控制設備,確保文物保存無虞,邀請民眾一同觀展。
歷經1年8個月的修復工程,新竹縣歷史建築新埔朱氏家廟7日竣工,是新埔鎮「三街六巷九宗祠」中最後一個完成修復的宗祠家廟,竣工典禮中朱氏後人規畫於朱氏家廟空間開辦朱子學堂,發揚朱熹理學思想。
台灣獲國際認證成為亞洲唯一同時擁有傳統豬瘟、口蹄疫、非洲豬瘟「三大豬病非疫國」的國家,行政院長卓榮泰7日南下屏東表揚有功人員,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則趁勢為豬農發聲,他稱目前豬價1公斤破百元是合理價格,盼行政院物價穩定小組不要出手。
歷經1年8個月的修復工程,新竹縣歷史建築新埔朱氏家廟7日正式竣工,為新埔鎮「三街六巷九宗祠」中最後一個完成修復的宗祠家廟,當天舉辦竣工典禮,朱氏後人則規畫於朱氏家廟空間開辦朱子學堂,發揚朱熹理學思想。
台南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自2018年底動工以來,因地底陸續挖掘明、清歷史遺構而數度停工,原定2021年8月完工也一延再延;隨著一期停車場完工,成功國小校舍已近完工,二期停車場、旅客服務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力拚今年底完工,為長達7年的工程畫下句點。
文化部今日公布「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110名獲選名單,獲選基地將獲得首屆入選證明及50萬元獎勵。此次獲選文化基地包括文創聚落與工藝、藝文展演、獨立書店、地方文化館、社區營造、古蹟、影視等7大多元類別。
人權律師湯德章故居前年修復,去年底竣工,13日故居修復後首度對外開放。後年將屆百年的老屋,從搶救到修復多仰賴民間募資,目前湯德章紀念協會正爭取歷史街區容積移轉,盼挹注經費投入修復資金缺口及後續維護營運,若成功,也將是台南歷史街區首例。
雲林縣虎尾、土庫地區曾是中部平埔族棲身處,稱為「虎尾壟社」或「華武壟社」,後因荷蘭人來台,社名隨著族群遷徙而消失,雲林縣政府19日表示為記錄這段歷史,於土庫庄役場前設置「梅花鹿」裝置藝術,並將其編纂於縣志,本周六、周日結合「雲林溪流動藝術饗宴」活動,帶領大家見證雲林發展史。
花蓮縣政府持續整合藝文資源,辦理各項藝文活動、展覽、文化資產保存及圖書推廣,也積極修建具有當地特色及文化意涵,兼具觀光休閒之建設,積極賦予各鄉鎮閒置空間新生命,盼為民眾提供更舒適、多元的藝文場所,打造更優質的藝文產業發展環境。
全台唯一農村型眷村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1、2村,由縣府公告登錄為聚落建築群,目前1村的5棟建築已完成修復,「虎尾眷村再造協會」12日表示,日前地方公聽會有民眾建議,除引進文創店家,可考慮設置民宿進一步活化,縣府文觀處已著手規畫,預計1村19棟建築群修復工程可望於8年內全數完成。
全台唯一農村型眷村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1、2村,由縣府公告登錄為聚落建築群,目前1村的5棟建築已完成修復,「虎尾眷村再造協會」12日表示日前舉行地方公聽會,有民眾建議除引進文創店家,可考慮設置民宿進一步活化,縣府文觀處表示已著手規畫,預計1村建築群修復工程可望於8年內全數完成。
有近百年歷史的花蓮市美崙溪畔日式宿舍群「將軍府」,一度面臨拆除危機,2005年地方民眾爭取登錄縣級古蹟和歷史建築後,建物因長年風吹雨淋殘破不堪,7年前時任立委的副總統蕭美琴協助爭取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修復建物,經4年工期,今年4月以藝文基地「將軍府1936園區」重新亮相,延續地方記憶陪伴花蓮見證下個世紀。
花蓮港承載花蓮人記憶,見證花蓮市街發展,花蓮縣文化局2018年至2020年在文化部支持下,執行「花蓮市太平洋臨港廊道歷史場景再現計畫」,修復周邊包括美崙溪畔日式宿舍群、中廣花蓮電台等,也調查臨港廊道歷史脈絡,藉整合太平洋臨港廊道景點,重現花蓮市發展過程獨特的歷史紋理。
2024年台灣永續大學獎於11月20日假圓山飯店舉行頒獎典禮,今年中國科技大學首度入榜「十大永續典範大學」,代表永續的種子已在中國科大校園慢慢萌芽、茁壯。「永續」浪潮席捲全球,回應國際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及產業永續人才需求之殷切,2022年中科大為深化永續教學進行教學規範之修訂,全面盤點各課程和SDGs的關聯性與強度,逐步將低碳永續的意識與教學、研究結合; 同時,積極提升教師碳排知能,協助教師取得ISO組織碳盤查、碳足跡等查證員資格,更與超過300家產學合作夥伴共組聯盟,攜手培育跨領域永續人才。
新竹縣有古蹟和歷史建築有75處,新埔鎮就多達22處,文化局目前完成修復再利用的歷建有一半,縣議員呂宛庭21日質詢修復完成的歷建,多沒有人力管理,預約參觀也常沒人接電話,被匡列歷建的土地很難解列及運用,反影響地方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