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勃克級驅逐艦的搜尋結果,共11筆
包括兩岸和菲律賓、越南等國家,均主張對南海海域擁有部分主權,美國海、空軍的軍艦、戰機也三不五時進入南海,行使「航行自由權」。共軍不甘示弱,南部戰區12日至13日在南海海域進行例行巡航,還警告菲律賓「引入外部勢力撐腰注定徒勞無益」。
軍事粉專「Taiwan ADIZ」昨(23日)天紀錄到一架美軍MQ-4海神無人機罕見的在台灣西南部海域上空繞飛,下午隨即有一艘美國海軍阿利.勃克級驅逐艦「威廉.P.勞倫斯」號(DDG-110)通過台海,且位置接近澎湖七美海域,比起過去通過台海時距離台灣更為接近。
台海緊張持續下,日本海上自衛隊驅逐艦「秋月號」傳出已於2月初穿越台灣海峽。這不僅是自衛隊艦艇史上首次獨自穿越台海,更是去年9月以來的第二次通過台灣海峽。日媒分析,此舉旨在牽制中國在東海、南海區域的軍事威脅,同時凸顯台海國際水域與航行自由。
美軍勃克級驅逐艦「強生號」與海軍勘測船「鮑迪奇號」10日至12日通過台灣海峽,這是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美艦首度穿越台海。共軍東部戰區12日凌晨率先發聲明稱,已組織海空兵力對美艦船全程跟監警戒,並批評美方行徑傳遞錯誤信號、增加安全風險。
美國海軍10月31日宣布,將12艘勃克級第1批次(Flight I)神盾驅逐艦,服役時間延長到2030至2036年,藉此維持美海軍艦隊規模,嚇阻中東、印太區域與全球海上威脅。
美海軍一艘驅逐艦的指揮官遭到解職,該艦正在協助保護位於聖地亞哥的羅斯福航空母艦(USS Theodore Roosevelt),該事件發生在中東。這位指揮官在四個月前被拍到使用瞄準鏡裝反的步槍,這張照片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相當大的嘲諷。
伊朗在本月13日晚至14日凌晨,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飛彈和無人機攻擊,以色列則使用其防禦系統,成功攔截99%空中武器。美國國防部證實,美國海軍勃克級驅逐艦「勃克號」(DDG 51)和「卡尼號」(DDG 64),合計發射4至7枚標準三型(SM-3)飛彈,成功攔截伊朗彈道飛彈。這也是標準三型在美軍服役20年以來,第一次實戰成功攔截飛彈。
「0214金廈事件」造成陸籍漁船翻覆2死案,兩岸經過十多輪協商破局,3月5日中午我海巡第九巡防署署長陳泗川二度送慰問金20萬元人民幣(約台幣88萬元),陸方等不到道歉,家屬拒絕收下。大陸泉州台辦副主任李朝暉受訪撂下狠話:「衍生的後果由民進黨當局負責!」隨即帶著家屬離開。媒體前此披露,2月27日中國海警船3艘曾抵台灣東部海域編隊航行,遭我海巡海軍相繼監控,大陸圍台模式改變,引發國人高度關注。
中國全國政協會議(政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兩會先後於昨、今(5日)開幕,南海水域再爆緊張場面,中菲雙方海警船今早發生碰撞衝突。中方指控菲方故意衝撞「責任完全在菲方」,向菲方提出嚴正交涉;菲方指控中方「挑釁行為」造成4員受傷,並召見中方駐菲外交官表達抗議。
路透社報導,美國海軍聲明,美軍勃克級驅逐艦芬恩號(USS John Finn,DDG 113)5日由南朝北例行性通過台灣海峽。這項聲明已見刊於美軍第7艦隊官網。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罕見於1月15至17日先後公布,發現共軍電子偵察船/795、共軍作戰艦2艘/151與549等於1月12至13日、16日經宮古海峽往返東海及西太平洋,14日至17日美航母「卡爾文森號」航母領軍8艘美日韓作戰艦在東海海域進行聯合防空反艦反潛等科目演練,以反應近期北韓導彈試射與軍事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