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在宅住院的搜尋結果,共37

  • 超人醫師追思會 總統親贈褒揚令

    超人醫師追思會 總統親贈褒揚令

     「超人醫師」徐超斌長年致力南迴偏鄉醫療,今年9月18日因病辭世,南迴基金會昨舉辦追思會,由賴清德總統親自頒發褒揚令,肯定他一生秉持醫者仁心。同樣出身台東縣達仁鄉土坂部落的高元醫師,將接任南迴診所院長一職,延續守護偏鄉醫療任務。

  • 超人醫師徐超斌追思會 石崇良:用一生守護最南端人民

    超人醫師徐超斌追思會 石崇良:用一生守護最南端人民

    超人醫師徐超斌,長年致力南迴偏鄉醫療,今年9月18日因病辭世。南迴基金會今日舉辦追思會,總統賴清德、衛福部長石崇良、各界人士皆出席,石崇良說,徐超斌不只是奮戰不懈的英雄,更是改革者、夢想家,在台灣最遙遠的地方建立起燈塔,照亮族人回家的路,用一生守護台灣最南端人民,展現醫療初心與人性光輝。

  • 白衣天使2》老娘不幹了!居家護理師拚月收6位數

    白衣天使2》老娘不幹了!居家護理師拚月收6位數

    台灣護理人員大缺工,許多護理師因低薪、過勞、工作環境惡劣等因素選擇離開臨床體系,有管道、能力的赴海外發展或直接轉行。也有一群人開闢新路,投入被業界形容為「UberNurse」的工作型態,談合作、拚接單,月收入有機會破6位數。

  • 代替住院 在宅急症照護 年底擴大上路

    代替住院 在宅急症照護 年底擴大上路

     今年初國內急診壅塞達「前所未見」程度,健保署祭出多項政策,其一是透過在宅急症照護計畫(ACAH)將病床釋出。健保署長石崇良透露,繼推動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後,將進一步擴大在宅急症照護計畫,將適應症放寬為所有感染症及安寧個案,拚年底上路,約5~7萬人次受惠,明年則會推動早期出院,將病床留給重症患者。

  • 在宅急症照護拚年底擴大適應症 明年推早期出院

    在宅急症照護拚年底擴大適應症 明年推早期出院

    今年初國內急診壅塞達「前所未見」程度,健保署祭出多項政策,其一是透過在宅急症照護計畫(ACAH)將病床釋出。健保署長石崇良透露,繼推動門診靜脈抗生素治療(OPAT)後,將進一步擴大在宅急症照護計畫,將適應症放寬為所有感染症及安寧個案,9月將進入共擬會議討論,拚年底上路,約5~7萬人次受惠,明年則會推動早期出院,將病床留給重症患者。

  • 醫療趨勢-從智慧醫療 走向健康文明輸出國

    醫療趨勢-從智慧醫療 走向健康文明輸出國

     在邁向淨零碳排的全球行動中,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機構常被視為難以轉型的高碳排體系。從手術室的高耗能設備、冷鏈藥品的高頻運輸,到醫療耗材與感染性廢棄物的處理,醫療的碳足跡確實難以完全歸零。然而,這並不代表醫療體系只能被動因應淨零政策。事實上,透過數位轉型與AI導入,醫療體系正浮現為大健康產業的核心引擎,更有潛力成為驅動區域邁向淨零的戰略中樞。

  • 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商業保險宜與時俱進 在宅住院 應納入醫療險保單

     「在宅醫療」成為人口老化發展趨勢,惟現行商業保險並未跟上腳步,針對「住院」定義過於狹隘,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向金管會喊話,醫療險應與時俱進,針對「在宅住院」應納入醫療險保單。另外,下半年健保署要放寬在宅急症住院收治對象,不限失能者,並提高點值及獎勵金制度,鼓勵醫護勇於投入。

  • 在宅醫療 成高齡化趨勢

    在宅醫療 成高齡化趨勢

     2025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20%,正式邁向「超高齡社會」,長照及失能人口增加,「在宅醫療」應運而生。衛福部去年7月1日啟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跨出串聯長照與醫療一大步,在宅醫療由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扮演要角,醫界專家建議,應予居家醫療團隊合理差異給付,以利吸引醫護人員投入這項照護新模式。

  • 在宅醫療擴大 病患憂保險拒賠

    在宅醫療擴大 病患憂保險拒賠

     健保署預計在今年第3季擴大在宅急症照護計畫,擬將化療、慢性肺病、心衰竭等納入。奇美醫院分析,現行適用在宅服務的病患,高達三分之一卡在保險問題,在醫院住院一天保險給付約數千元,轉到家中就沒理賠,未來化療納入,因癌友的負擔本身就高,商保不承認在宅住院,將是一大阻礙。專家、病團呼籲金管會出面,保障病患權益。

  • 醫界盼提高給付吸引院所收案

    醫界盼提高給付吸引院所收案

     為解決缺工「一床難求」的問題,健保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計畫,去年7月試辦後,至今年2月底,僅服務1813人次,未來將擴大推動。專家直言,目前執行的難處在許多試辦的醫院虧損,影響他院投入的意願,給付必須提高;另也缺乏「區域聯防」機制,當醫院急診忙起來,就難以花時間說服病患在宅治療、轉介鄰近院所收案,政策上仍需中央力量介入。

  • 《通網股》高雄智慧城市展 中華電秀技術成果

    「2025高雄智慧城市展」今(22日)於高雄展覽館進入展期最後一天。中華電(2412)今年以「數位韌性、智慧驅動、永續未來」為主題,展出「5G元宇宙創新體驗」等9項參展項目,展示AI應用、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三大領域的技術成果。中華電在智慧城市大會屢獲佳績,再次以「電信大數據創新服務應用於智慧城市治理」獲頒「2025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並以「多元整合輸出、共創AI智慧城市基礎建設」獲得「2025系統整合輸出獎」。

  • 高雄智慧城市展 中華電、華碩秀AI創新應用

     2025高雄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於20日在高雄展覽館盛大開幕,為期三天的展覽匯集500個攤位,涵蓋5G AIOT、智慧治理、智慧醫療、綠能永續及智慧交通等多元應用方案。本次展覽以「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為主題,預計吸引逾4萬名專業人士及近200位海外訪客參與,共同探討智慧城市與淨零城市的發展經驗。

  • 老婆「全身變黃」送ICU 醫揭原因:竟是先生太堅持自己照顧

    老婆「全身變黃」送ICU 醫揭原因:竟是先生太堅持自己照顧

    內科醫師姜冠宇分享一個案例,一名老太太經常因為低血糖、急性腎衰竭等被抬進來,治療出院後,過幾天又全身變黃被送進ICU加護病房急救,原因是她的失智老伴太堅持照顧她,回家後藥亂餵一通,害病人變更糟,而這種病人也是使急診壅塞的元兇之一。

  • 「早期出院」解病床荒 下半年上路

    「早期出院」解病床荒 下半年上路

     住院一床難求,導致急診壅塞。健保署除檢討救命科支付標準,也著手擴大在宅急症照護,擬將化療、慢性肺病等納入,並推動早期出院模式,住院病患不一定要完全康復才離開,可在宅接受照護,預計下半年上路。醫界對此表示支持,病團則呼籲金管會發函商保公司,讓病患在宅住院也能得到理賠。

  • 每年30億救急診 最快5月實施

    每年30億救急診 最快5月實施

     醫院急診壅塞嚴重前所未有,醫護與民眾皆滿腔怒火。健保署26日邀集急診團體開會,歷經3小時討論,拍板三大方向,將提升急診診察費和護理費、調升加護病房(ICU)給付,及全面提高病房護理費,預計每年加碼至少30億元,最快今年5月實施。

  • 醫院因應 台大、北市聯醫合作喬床 奇美在宅照護

    醫院因應 台大、北市聯醫合作喬床 奇美在宅照護

     急診爆滿年年有,今年特別嚴重,有醫院的急診科已發展因應配套,本來要住院打抗生素的病患,變通要求天天到醫院打針。台大醫院則進行全院調度,當暫留的床太多,就要求各單位釋出空床,並與北市聯醫合作調度。奇美醫院則是安排感染症患者在宅住院。

  • 解急診壅塞 醫促放寬在宅急症照護

    解急診壅塞 醫促放寬在宅急症照護

     國內醫院急診壅塞達「前所未有」的嚴重度,急診室待床者大多為內科病患,其中不乏感染症患者。現行健保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允許肺炎等感染者在家中接受照護,但急診病患被收案,需符合巴氏量表(ADL)<60分失能者,醫界提出放寬的訴求,健保署26日將與急診醫學會開會討論,希望紓緩急診壓力。不過,專家表示,都會區民眾的接受度不一定高,擴大後能幫到什麼程度,也無法確定。

  • 安寧病患在宅醫療 未來擬開放

    安寧病患在宅醫療 未來擬開放

     健保署2024年7月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計畫,開放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的病患,在家中、機構中接受照護,不必醫院、住處奔波往返。為幫助更多病患在家善終,健保署長石崇良透露,最快今年第2季將擴大安寧病患適用條件,相關適應症正討論中,例如末期患者常見的電解質不平衡,需要輸血、打點滴等,都可能開放在家中、機構中治療,預計約7萬7837人受惠。

  • 醫院不及家裡舒適 失智翁在宅住院3天 感染就受控

    醫院不及家裡舒適 失智翁在宅住院3天 感染就受控

    「醫院多高級,也不比家裡舒適」。北醫體系去年加入健保署在宅急症照護計畫,全台1300多位個案中,北醫體系就照顧了超過100人,是全國最多。一名臥床3年的失智老翁,經常因為感染、發燒住院。老翁家屬今(17日)現身分享,在宅住院期間,每天都有醫師視訊,教導量血壓、血氧等,3天病情就得到控制。

  • 在宅住院將擴大 擬開放安寧病患輸血、打點滴 逾7萬人受惠

    在宅住院將擴大 擬開放安寧病患輸血、打點滴 逾7萬人受惠

    健保署去年7月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計畫,開放肺炎、尿路感染或軟組織感染的病患,在家中、機構中接受照護,不必在醫院和住處奔波。為幫助更多病患在家善終,健保署長石崇良透露,最快今年第2季將擴大安寧病患的適用條件,相關適應症討論中,例如末期患者常見的電解質不平衡,需要輸血、打點滴等情況,都可能開放在家中、機構中治療。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