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家事移工的搜尋結果,共27筆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30)日舉行「《兩公約》第四次國家報告獨立評估意見發表會」。人權會依職權完成本次獨立評估意見,除協助國際審查委員瞭解我國人權現況,更期待透過公開發表的方式,督促政府正視結構性問題,回應處於不利處境群體之聲音。
美國國務院29日公布2025年全球防制人口販運評比結果,我國連續16年在世界多國及地區評比中名列「第1級」國家。內政部長劉世芳今(30)天表示,我國政府積極且持續採取各項防制人口販運重要措施,包含113年全面修正施行人口販運防制法、執行漁業與人權行動計畫等,成效獲得國際肯定。
近日賴清德總統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擬鬆綁到「1個小孩」申請外籍家庭幫傭,釋出婦女勞動力。 台灣勞工陣線批評,家庭幫傭不受勞動基準法規範,薪資遠低於最低工資,但聘僱外籍移工仍須繳交就業安定費以及提供住宿空間等條件,放寬家庭幫傭聘僱資格實際受惠的仍是高收入階層。
我國現行漁工可分為境外聘僱及境內聘僱,而前者不適用勞動基準法、最低工資為550美金,惶論相關社會保險,國外媒體近日揭露台籍漁船涉嫌虐待外籍漁工。「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漁工盟)17日赴勞動部陳情並指出,勞動部對保護遠洋漁工勞權責無旁貸,並應研議納入勞基法或職災保險保障中。
家事移工雖屬於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強制納保對象,但有雇主同意才能參加勞工保險,多個移工團體昨到勞動部前高喊「我們要勞保!」強調家事移工被排除在勞保之外,只要發生意外、疾病或失能,將落入毫無支持的處境,也無法領退休金,要求政府將家事移工強制納入勞保。勞動部回應,此議題也涉及所有受僱於個人的勞工,需經社會各界深入討論,才能推動修法。
依照現行規定,家事移工目前是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強制納保對象,勞工保險則是雇主可自願幫其加保,多個移工團體今天到勞動部前喊出「我們要勞保」的口號,強調家事移工被排除在勞保之外,只要發生意外、疾病或失能,將落入毫無支持的處境,也無法領退休金保障老年生活,要求政府將家事移工強制納入勞保。
行政院長卓榮泰23日主持今年度第二次治安會報時表示,犯罪集團的犯案型態日新月異,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尤以單一財損金額較高、被害歷程不易察覺的「假投資詐欺」,為近年新興詐騙犯罪模式,執政團隊務必對此提高警覺,以保護人民財產安全。
勞動部6日公布「移工管理及運用調查」,發現外籍家庭看護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2.1萬元,但每日工作卻達10.3小時,甚至有將近半數外籍家庭看護工無法每月放假;台灣照顧產業工會直言「現況更糟」,外籍看護工至今仍無專法保障,隨著未來擴大80歲以上長者聘雇外籍看護工,問題只會越來越多。
勞動部2024年7月至8月辦理「移工管理及運用調查」,發現外籍家庭看護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2.1萬元,但每日工作卻達10.3小時,甚至有將近半數外籍家庭看護工無法每月放假;台灣照顧產業工會直言「現況更糟」,外籍看護工至今仍無專法保障,隨著未來擴大80歲以上長者聘僱外籍看護工,問題只會越來越難解決。
為了解事業單位及家庭雇主對移工管理、運用及相關政策之看法與移工之工作概況,勞動部2024年7月至8月辦理「移工管理及運用調查」,本次調查計回收有效樣本8554份,其中發現外籍家庭看護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2.1萬元,但每日工作卻達10.3小時,甚至有將近半數外籍家庭看護工無法每月放假。
立法院三讀通過《就業服務法》修法,未來80歲以上長者免巴氏量表評估就能聘雇外籍家庭看護工,雇主協會指出,聘雇移工需包吃包住,平均每月需支出3至4萬元,負擔不小,但本次修法不是免費聘移工,而是開放免評,提供給各家庭更多照護的選項,不需要被迫將長者送到長照機構,對這次修法樂見其成。
《就業服務法》第46條條文修正草案,有關開放80歲以上長者申請外籍看護工免評巴氏量表部分,即將於立法院三讀。這樣的修法看似可滿足更多想要聘雇外籍看護的家庭,但後遺症恐怕得不償失。
《就業服務法》第46條條文修正草案,有關開放80歲以上長者申請外籍看護工免評巴氏量表部分,即將於立法院三讀。這樣的修法看似可滿足更多想要聘雇外籍看護的家庭,但後遺症恐怕得不償失。
台灣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外籍看護、家事移工(以下簡稱移工)人數日益增多,這些移工為了改善生活離鄉背井遠赴台灣工作,不外乎經濟壓力。
勞動部擬推動「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由仲介及NGO聘僱的移工擔任「多元陪伴照顧員」,派至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陪伴照顧服務,形同鐘點移工,日前更預告規畫可適用責任制,多個民間團體在預告期最後一日、28日到立法院門口指出,擔任多元陪伴照顧員的移工適用責任制,每周工時將比本國勞工高1.8倍,薪水只高出本國籍勞工1.2倍以下,恐造成同工不同酬、涉及國籍歧視。
勞動部自112年1月推動「移工一站式服務」,致力協助家事移工快速融入台灣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並在桃園和高雄設立服務中心。針對新聘或五年內未參加講習之家事移工,雇主可於移工入國日前五天,透過線上申請辦理五項法定手續,包括聘僱許可、居留許可、職災保險、全民健保及入國通報等。移工入境後將參加三天兩夜的講習課程,幫助他們加速了解台灣法令及勞動權益,並同步簡化雇主的行政程序,讓原本需時1至1.5個月的辦理時間縮短至移工結訓當日即可完成,大幅提升整體效率。
移工跨海來台工作,如果懷孕該怎麼辦?勞動部預計今年底前訂立「移工婦幼權益保障指引」,提供雇主及移工可尋求的協助資源及注意事項。移工團體強調,家事移工懷孕後,經常被要求返回母國,以便雇主新聘人力,勞動部指引雇主可使用喘息或短期照護服務,無法解決懷孕移工面臨的困境,呼籲提供替代人力,才是解方。
內政部移民署今天舉辦「防制人口販運國際工作坊」,民間團體在場外召開記者會強調,今年美國發布「人口販運議題報告(TIP report)」議題重點涵蓋多面向,建議台灣政府回應勞力剝削、強迫勞動議題,尤其是保障家事移工勞權、識別遠洋漁工強迫勞動、國際血汗學生勞力剝削,很遺憾本次工作坊大大偏離這些重點及「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第二階段談判重點,完全不接地氣,呼籲政府正視上述議題,不要花大錢舉辦會議求心安。
美國國務院24日公布2024年全球防制人口販運評比結果,我國連續15年在世界180多國及地區評比中名列「第1級」國家。內政部長劉世芳今天表示,美方特別關注外籍漁工及家事移工的勞動權益,內政部將整合各部會及民間資源,發揮公私協力精神,加強打擊人口販運,落實被害人保護。
監察院曾針對在台移工懷孕權益保障提出糾正,並指出移工懷孕後解約回國現象明顯,凸顯勞動部空有法令政策與措施,落實不足,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近日邀集相關機關及團體研擬移工懷孕指引,並擬發放大多未能參加勞工保險的家事移工生育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