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屋頂型太陽光電的搜尋結果,共45筆
屋頂型太陽光電具有隔熱、節能及帶來額外收入等效益,極適合我國氣候環境,滿足建築淨零轉型訴求,為邁向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目標,經濟部鼓勵私有小型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新竹市政府即起推動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補助作業,單幢建物獎勵最高30萬元。
聯合再生能源近日迎來新人事,由外資經歷豐富的張為策接任執行長,國家智庫培養的姜暭先出任事業總經理,兩人由董事長洪傳憲領導,展現聯合再生「新三本柱」氣象,未來張、姜兩人大體採「海外」、「本土」來分工。公司未來發展,首先是受惠美國總統川普「去中化」政策,海外銷售比重將提升到6成,國內銷售則設定4成。本地發展未來將鎖定屋頂型太陽光電,並積極進軍表後儲能市場。
經濟部長龔明鑫16日舉行媒體交流會,提出新治水工程、能源轉型2.0、布局先進科技等政策。能源方面,他表示,將鼓勵屋頂型光電提早汰舊換新以增加發電量,並協助解決漁電共生問題,然再生能源在明年底的20%的目標,坦言「有很大的挑戰性」,仍希望積極達成。
風電業者規畫在台東南迴及海岸線密集設置58座陸域風機,引發反彈聲浪,東海岸反風電自救會聯盟代表今(12)將8400份連署書至台東縣政府,自救會強調「廠商若執意推進,下一步不排除北上凱道,捍衛家園」。
風電業者規畫在台東沿岸密集設置58支陸域風機,引發居民強烈反彈,台東各個自救會合組「東海岸反風電聯盟」,12日將集結前往台東縣府舉辦「守護東海岸的美麗與寧靜」記者會,呼籲台亞風能放棄開發計畫,還給地方安寧。
南部地區光電板因颱風致災,能源轉型需求受到波及,經濟部推出補救措施正式出爐,將和地方政府合作推動「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促進再生能源分散式發展,強化電力系統穩定性,地方政府亦可加碼獎勵,提升設置誘因。此次措施全台已有21縣市加入,並追溯至1月1日後取得設備登記的案件均適用,以達環境永續與能源自給的雙重目標。
為落實「工廠合法化+升級化」政策,台中市政府積極輔導在地企業轉型合法經營,位於霧峰區的奇威爾工業有限公司霧峰一廠近日正式通過用地變更核准,成為台中市第34家通過變更的特定工廠。經濟發展局指出,該案成功推動合法化流程,亦導入太陽光電與綠帶植栽,展現企業兼顧產業升級與低碳轉型的具體成果,市府將持續以跨局處合作、主動協助的方式,全力支持在地企業合法設廠、穩健成長。
台中是全球自行車產業的重要據點,擁有完整的產業鏈與高度競爭力,從研發設計到製造生產,均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台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表示,自行車零件公司天心工業預計投入約5000萬元投資額,創造9000萬的營業額,擴大投資台中。
經濟部表示,有關國民黨質疑台灣面臨能源危機及政府能源政策錯誤造成電價上漲,經濟部再次澄清,我國推動多元綠能、深度節能符合國際主流趨勢。過去電價調漲係因國際燃料價格大漲,3月底召開的電價審議會,將綜合考量電價反映成本及電價調整對民生物價的影響,審慎評估。
依台電截至2024年底統計,台中市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81.2萬瓩,相當於1.4座燃煤機組。市府經發局指出,市長盧秀燕上任至今,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大幅成長超過5倍,每年可產出綠電逾8.8億度,相當於多供給24萬戶一般家庭年用電量,以設籍戶數112萬戶估算,台中市住宅每100戶就有22戶可為綠電自給自足零碳宅。
政府積極推動綠能政策,風力發電業者台亞風能公司繼去年選定台東南迴地區發展風電,今年再相中東海岸地區,預計再增設25支風力發電機組,若順利推動,全台東將有58支風力發電機組;地方憂心恐破壞自然景觀風貌及當地生態。
立法院會21日三讀通過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經濟部主管預算原編列2,134億元,經決議後刪除1,037億元、凍結94億元。經濟部長郭智輝23日於行政院會大嘆,因業務費遭通刪,衝擊上百名約聘、勞務承攬成員工作,而統刪水電費,則會使水電費只能用到9至10月。
位於台中市的大軍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與集優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地經營逾30年,是扳手、打氣筒產業的「隱形冠軍」。兩家特定工廠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積極投資於技術創新與生產能力擴展,深耕在地市場並在國際間建立起穩固的品牌聲譽。為長遠經營考量,並因應業務擴展與市場需求的增長,兩家特定工廠積極申請用地計畫,若經核定將成為台中市第24、25家。台中市經發局長張峯源在計畫核定前,親自前往工廠,實地了解當前的營運狀況,並詳盡掌握用地計畫的具體內容。
推動太陽光電加速成長,最能加快解決再生能源未能達標的挑戰。台灣經濟研究院指出,全世界都有再生能源需求供不應求的現象,太陽光電也是全球再生能源發展的最大占比項目,各國也都面臨陸域空間減少的困擾。最新趨勢是,開發各式新型設計、及不同技術形式的海上型太陽光電,創造應用場域多元效益。
行政院會今拍板通過為期4年的「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針對屋頂面積小於1000平方公尺的私有建築物,祭出每案最高30萬元的太陽能光電板設置獎勵補助,地方政府可加碼獎勵,提升設置誘因,預計全程4年投入40.8億元,預計能推廣擴散12萬戶,推估帶動720億元投資。行政院長卓榮泰裁示,原則上同意,但要滾動式檢討。
行政院會5日排定經濟部報告「家戶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加速計畫」,據了解,經濟部規劃獎勵屋頂面積1,000平方公尺以下的私有建物設置屋頂型太陽光電,提供每1KW獎助3,000元、每案最高30萬元補助,而地方政府可加碼獎勵;該計畫期程為2025~2028年共四年,目標2025年累積設置達到13.82GW、2026年太陽光電階段性目標20GW,長期則目標2030年擴大設置、穩定發展至累積目標31GW太陽光電。
第一個能源自主電廠興建在屏東部落啟動!電廠為屋頂型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40kW,預計年底建置完成後每年至少可發電5萬度電,由農業部農村水保署輔導、企業贊助興建。
核三廠1號機今年7月停機,2號機明年5月退場,台電規畫在廠內設置面積高達55公頃的太陽光電案場,由於開發位置不在重要溼地,依法無需環評,但環團指出,該案鄰近國家重要溼地,擔心開發影響周遭環境、生態,呼籲別因為綠能就免環評。
為接軌國際淨零趨勢、建構永續宜居環境,金門縣政府長期致力於推動節能減碳,與中央合作「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節電夥伴節能治理與推廣計畫」,同時積極投入資源協力推動在地節能工作。近日更首度受邀參與由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主辦之「第12屆世界地方政府環境網絡(ENCYNET)論壇」,與來自韓國濟州特別自治道、日本沖繩縣、國際永續組織ICLEI韓國與台灣(KCC)辦公室等代表交流,分享各島嶼城市的淨零永續成果。
太陽光電原訂2025年達成20GW的目標,截至2024年8月設置13.62GW,但因地面型光電阻礙甚多,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要到2026年11月才能達成太陽光電20GW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