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巴掌仙子的搜尋結果,共06

  • 巴掌仙子蛻變為星星少年 1/22羅東聖母醫院音樂會傳愛

    巴掌仙子蛻變為星星少年 1/22羅東聖母醫院音樂會傳愛

    宜蘭出生僅1500公克的巴掌仙子張祐銘,如今蛻變為14歲星星少年,他經常到醫院、養護所等舉辦小提琴音樂會,獻給院內失智長者及病友們,以音樂撫慰人心。為喚起社會對自閉症孩童及早療的重要關注,22日上午9時30分將在羅東聖母醫院馬仁光紀念館舉辦音樂會,邀大家一同享受張祐銘用琴聲描繪的美麗世界。

  • 每年誕生1.3萬名早產兒 國健署攜81家醫院推居家照護

    每年誕生1.3萬名早產兒 國健署攜81家醫院推居家照護

    少子化下,我國每年仍約有1萬3000名早產兒,每10名新生兒,就1名是早產兒。國民健康署自2022年起推動「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目前與全國81家醫院合作,在早產兒出院前透過完整的評估,提供主動多元的居家照護。

  • 未滿2歲極低體重兒 即起納入北市兒童醫療補助

    未滿2歲極低體重兒 即起納入北市兒童醫療補助

    體重未滿2500公克的新生兒,容易發生心肺功能、視網膜及神經發展等問題,高醫療需求常讓家長備感壓力,台北市衛生局因此將未滿2歲極低體重兒列入兒童醫療補助,減輕早產兒家庭經濟負擔。

  • 台東早產比例高 馬偕邀請28位生命奇蹟回娘家

    台東早產比例高 馬偕邀請28位生命奇蹟回娘家

    台東早產兒出生比率15.41%,為全台的1.5倍。睽違5年,台東馬偕醫院今天舉辦「後山小腳丫回娘家活動」,邀請28位早產兒家庭與當時照護寶貝的醫護人員們相見歡,全台最輕洗腎早產兒恩恩及母親也到場。馬偕副院長白明忠表示,這些孩子出生適逢疫情期間,爸媽只能每天等著護理師傳回住在加護病房的保溫箱寶寶照片,家長說,當時苦澀回憶如今已經化為甜美果實。

  • 出生僅590克、比手搖飲輕 新竹早產兒健康回娘家

    出生僅590克、比手搖飲輕 新竹早產兒健康回娘家

    出生時僅590克、比一杯手搖飲還要輕的早產兒翰翰,經134天救治和照顧,如今已滿3歲讀幼兒園,2日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翰翰也回到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慶生,翰翰的家人也感謝醫院照護,讓翰翰能順利健康成長。

  • 品觀點|用心守護巴掌仙子 高醫早產兒歡喜回娘家

    品觀點|用心守護巴掌仙子 高醫早產兒歡喜回娘家

    走過艱困的新冠肺炎疫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12日特別邀請早產兒及其家庭回娘家。高醫每年有超過150位早產兒出生,在新生兒科醫療團隊的完整照護下,這群巴掌仙子都健康長大,「守護小腳丫,ONE 兔ONE 兔大步走」早產兒回娘家活動,邀請2018年01月至2021年7月出生、現齡2歲半到5歲的早產兒家庭參加,也邀請麥當勞叔叔帶著新生兒科醫護同仁為大家帶來洗手舞的衛教宣導,同時還有早產兒住院成長過程記錄影片觀賞,配合音樂與感性的心得分享,為這些參加活動的早產兒們帶來驚奇與歡樂。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