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御門聽政的搜尋結果,共05筆
古代皇帝聽政或是出巡時,身後總會有人高舉金黃色的長扇,事實上這兩個大扇子不只是拿來搧風這麼簡單,而是明朝皇帝從國外進口的超級武器,以防遭有心人士刺殺。
在古裝劇中經常能看見,皇帝和眾多宰相一早聚集在大殿中,討論政務該如何處理的畫面,不過大陸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姜鵬指出,古代皇帝其實很少舉辦大朝會,通常都是一小批人、一小批人分開接見、商討事務,以防止宰相互相串通、欺騙皇帝。
古代皇帝聽政時,背後兩側總有人拿著「大扇子」伺候,大陸北京故宮導遊房博指出,這個扇子其實是從武器演變而來,明朝永樂皇帝在發動靖難之役後登基,每天都害怕有人刺殺自己,於是從國外引進了名為「卓影辟邪」的一長柄三刀刃武器,再偽裝成類似扇子的造型,以保護皇帝的安全。
現代不少學生、上班族為了「早八」的課堂、工作而痛苦不已,而古人也同樣討厭「早八」。明朝每天早上都有例行的早朝,大臣必須趕在天亮前於宮城外集合,和皇帝一起花好幾個小時處理政務,不過到了中後期,早朝逐漸形式化,不少大臣乘機「請假翹班」,某次早朝的缺勤人數竟高達1160人。
皇帝上朝是清宮劇中常出現的場景,皇帝和大臣們一早聚集在大殿中,討論政務該如何處理,然而大陸歷史學者指出,皇帝和大臣上朝並不在大殿中,而是在室外,而且隨著時代演變,上朝的次數也越變越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