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指標體系的搜尋結果,共28筆
為了因應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外部需求收縮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雙重壓力,中共在本周召開四中全會並聚焦「十五五」規劃,無疑將為中國2026至2030年發展走向定調。這份規劃不只是單純五年發展計畫,更是承先啟後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總目標的關鍵五年。
新華社報導,為期兩天首屆低空經濟基礎設施發展大會已於近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閉幕。會上首次發布由中國民用機場協會牽頭編制的《低空經濟基礎設施架構指引(2025年版)》。該架構指引發布,彌補大陸在低空經濟基礎設施領域的研究空白,為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參考。
大陸衛健委創新發展研究室主任劉志近日建議,生物醫藥領域的研發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與風險,在此過程中要建立產學研合作專項基金,共同分擔產品研發失敗、市場推廣受阻的風險。可透過保險機構對於關鍵技術的研發突破進行風險投保,藉此降低研發投入成本,促進研發的可持續性。
金管會公布2024年台灣普惠金融成績單,結果顯示共有8項指標數據高於全球平均,且10項預計達成目標均順利達成,同時依據金融發展狀況及2024年指標達成情形,調整2025年衡量指標與觀察指標,主要針對保險商品相關目標值調整較多。
大陸《人民日報》19日報導,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18日聯合印發《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動一批現役機組改造升級,力爭全面提升新建機組指標水準,積極有序開展新一代煤電試點示範,將從4個方面開展新一代煤電升級專項工作
大陸水利部、財政部等六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大陸江河湖泊的保護治理能力和水平將顯著提升,實現「河安湖晏、水清魚躍、岸綠景美、宜居宜業、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建設目標。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南水北調12日是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記者會,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在答覆「節水是跨流域調水前提,南水北調通水後受水區如何做好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問表示,水利部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把節水作為受水區根本出路,全面提升受水區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準。
大陸國新辦12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大陸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在會上公佈,截至12日止,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來已累計調水超過767億立方公尺,改善北方地區特別是黃淮海地區的水資源條件與承載能力,惠及沿線45座大中城市、1.85億人,且受益範圍正由大中城市向農村地區拓展,受益人口也是逐年增加。
據澎湃新聞報導,由中國城市規畫設計研究院(簡稱「中規院」)主辦的「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2024發佈會」日前在深圳成功舉辦。會議發佈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報告(2024)》,這是繼2019年以來的第六次發佈。
大陸證監會公布修訂後的規定,進一步完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體系,對證券公司投資股票、做市等業務的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予以優化,支持合規穩健的優質證券公司適度提升資本使用效率。
大陸證監會網站20日消息,大陸證監會為進一步完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體系,推動證券公司落實全面風險管理要求,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促進證券公司高品質發展,修訂發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規定》(《風控指標規定》),於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為搶攻消費者「心占率」,土地銀行攜手台北東區混市集、基隆成功市場、全台商圈及夜市舉辦一系列主題優惠活動,用最夯的「掃」經濟給消費者最實質的回饋,不僅在「土銀行動銀行」APP內提供「土銀行動Pay」服務,民眾若綁定土銀帳戶或金融卡使用「台灣Pay」掃碼支付還享高額優惠。
為了強化對政府債務尤其是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大陸全國人大公開一份最新調研報告,指出問題並給出了建議。
大陸《每日經濟新聞》5日報導,中國大陸經濟發展進入了強城時代!不久前,《中國大城強城指數(第2版)報告》出爐,深圳、上海、北京、杭州、廣州位列強城前五。這份強城指數,很大程度與2023年城市GDP排名一致,印證了強者恒強。但也有一些城市表現出現異常擺動,比如天津、鄭州、重慶等城市的強城排名遠遠低於它們的GDP排名。更意外的是,經濟表現難分伯仲的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在強城指數上出現了巨大分化。
湖南為進一步激發高校及科研人員推動成果轉化的內生動力,正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定期公布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指數和榜單、建立考核指標體系、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評價激勵機制等,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10日將大陸評級展望從「穩定」調低至「負面」,以反映大陸公共財政前景面臨的風險正在增加。對此,大陸財政部10日回應,惠譽主權信用評級方法論的指標體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大陸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正面作用,強調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除有利經濟穩增長,也能較好控制政府負債率,為將來可能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10日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等展望下調為「負面」,中國財政部表示遺憾。惠譽是繼去年12月穆迪(Moody’s)之後,另一家將中國信評展望調為「負面」的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尚未做出是否下調的決定,而是將中國留校察看。
綜合港媒報導,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等展望下調為「負面」。惠譽是繼穆迪(Moody’s)後,另一家將中國信用評等展望轉為「負面」的國際評級機構。中國財政部回應稱遺憾,並指惠譽的評等未能有效反映中國財政政策對推動經濟成長、穩定宏觀槓桿率的正面作用。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10日將大陸評級展望從「穩定」調低至「負面」,表示下調是反映出大陸公共財政前景面臨的風險正在增加。對此,大陸財政部也回應,指出惠譽主權信用評級方法論的指標體系,未能有效前瞻性反映大陸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正面作用,並說明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除有利經濟穩增長,也能較好控制政府負債率,為應對將來可能風險挑戰預留政策空間。
海南自由貿易港為大陸國家戰略發展的一環,海南省長劉小明在全國「兩會」人大海南團組會議上表示,隨著各種優惠稅收的推出,自貿港啟動建設以來,外資大幅度增長。2023年海南新設的外商投資企業1,736家,年增28.4%;全年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分別增長15.3%和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