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文化行旅的搜尋結果,共15筆
財團法人新北市文化基金會與台灣產物保險文教基金會攜手推出「新北文化行旅」,以「水路新北-城市從河而生」為主題,規畫5條特色行程,從淡水河、大漢溪、新店溪出發,邀民眾循著水路走讀歷史,體驗河川與城市交織的故事,重新發現新北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將於5月17日登場,報名至2月17日,新北市長侯友宜與台北市長蔣萬安7日共同發布賽會專屬6款服裝及選手禮包,侯友宜表示,「當一群人穿著相同的服裝,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專業、團結。」並加碼宣布選手在賽會期間,深澳鐵道自行車可免費騎、觀光公車免費搭等福利。
為響應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文化局辦理「桃園城市故事館群燈光計畫」,桃園市長張善政23日出席記者會參觀各館的創作成果,他表示,該計畫自去年7月啟動,文化局以「共創、永續、環保」為主軸進行創意發想,結合各館舍環境特色,打造專屬的燈飾設計,預計展至2月底,除燈飾外,各館舍亦策畫逾60場相關活動或夜間體驗。
為響應2025台灣燈會在桃園,文化局辦理「桃園城市故事館群燈光計畫」,桃園市長張善政23日出席記者會參觀各館的創作成果,他表示,該計畫自去年7月啟動,文化局以「共創、永續、環保」為主軸進行創意發想,結合各館舍環境特色,打造專屬的燈飾設計,預計展至2月底,除燈飾外,各館舍亦策畫逾60場相關活動或夜間體驗。
農曆春節年假長達9天,新北市長侯友宜15日表示,預期初一前的4天連假,市場、大賣場等會湧入採買年貨的人潮,以及提早返鄉民眾,期間的年貨市集、觀光景點、交通運輸、環境衛生、警察勤務等部署工作,要求市府團隊做好因應調整,春節期間各項市政服務不停歇。
今年農曆春節年假長達9天,新北市春節期間將舉辦多項活動,便利民眾辦年貨、迎新春、慶元宵,新北市長侯友宜今(15)日指示,春節期間返鄉、採買、出遊將有大量人潮及車流往來,要求交通局擬定交通疏運計畫,協調高公局適時調整匝道儀控秒數,確保交通流暢,並提醒大家這段時間剛好是流感的高峰期,也要做好個人的防護跟衛生。
新北市瑞芳區公所舉辦「2024瑞芳黃金山城系列活動」,自14日起規畫一系列活動,包含瓶燈饗宴、文創市集與歷史導覽等活動,歡迎有興趣得民眾踴躍報名。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舉辦「礦山藝術季」邁入第五年,透過共創、共學、共感,與在地居民共同打造充滿礦味的藝術季,今年將於7月5日至8月25日舉行,號召民眾化身為「文化礦工」,走入水金九礦業文化資產,探尋山城聚落裡的寶貴的「文化之礦」。
茂林,一個人口數不多,但是擁有豐富多元的生態地貌與下三社的古老傳說,卻對多數高雄人來說有點陌生。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自2024年6月20日至10月27日於203多功能室推出第17檔「展高雄」─《三社三味-展高雄茂林特展》,以自然、文化及族群特徵為展覽主軸揭開茂林面紗,搭配展示下三社傳統原住民族文物如魯凱族繡片、傳統族服、頭飾等,以及古地圖、歷史文獻、老照片、田野調查及影音資料等內容,重現傳統石板屋與「家屋」空間的使用習慣,邀請觀眾認識茂林、感受茂林的力量。
新竹市政府為推廣觀光產業、促進香山區客家文化發展,特別規畫「新竹市客家文化行旅茄苳景觀步道工程」,18日並由市長高虹安與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共同主持開工典禮,工程預計今年底完工,未來將強化竹市客庄旅遊量能,為地方發展帶來多重助益。
2024桃園閩南文化節正熱鬧舉行,今年首度結合藝遊桃園文化行旅數位平台,民眾參加活動蒐集數位集章,就能享有AR NFT。桃園市文化局長邱正生邀請民眾參加6月15日桃園閩南文化國際論壇,6月16日在新永和市場停車場還有總鋪師辦桌,重頭戲藝陣大匯演則將於6月22、23日接連兩天,在陽光劇場登場。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今天上午前往八德區,出席2024桃園閩南文化節開幕記者會。王明鉅表示,桃園閩南文化節今年將於6月8日至23日熱鬧展開,以六大主題規畫藝閣v.s踩街、總舖師辦桌、國際論壇、國際龍獅競賽、八塊厝民俗藝術村展演及民俗技藝表演等,每日精彩活動不間斷,歡迎市民共襄盛舉。
財團法人新北市文化基金會舉辦「石碇深坑-新北拾碇之路」、「新莊-新北溯源之路」以及「三鶯-新北陶藝之路」3場不同主題的文化行旅活動,邀請民眾探索新北市境內的景美溪、永定溪、大漢溪等流域沿岸城市。
自2012年起,黃金博物館推出了「新北市文化行旅」活動,由黃金志工隊策劃,引領遊客走出博物館,深入當地社區,進一步體驗當地的風土民情與特色景觀。這項活動已經成功舉辦了13年,深受好評,每年吸引大量民眾參與。從即日起,「新北市文化行旅」活動正式開放報名。
全民「食農教育」正如火如荼在全國推廣,縣政府基於苗栗是農業大縣,近年積極攜手農漁會和學校等單位全力推動食農教育,已有可觀成果;而為打造苗栗縣成為中北部食農教育指標性地區,縣府7日由縣長鍾東錦率領各界舉行食農教育推動計劃啟動儀式,並展現今年度推動成果,讓全民感受到「在苗栗.好食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