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文學雜誌的搜尋結果,共17

  • 風采.神采.詩采(下)紀念葉嘉瑩老師

    風采.神采.詩采(下)紀念葉嘉瑩老師

     葉老師聽了顧先生所有的課,畢業後再回校旁聽,前後六年,記下了八本筆記,無論到哪兒,隨身攜帶,是她教學工作和生活奮鬥中的力量。她時常想把太老師所論詩歌本質、美學精髓、品評鑑賞及創作方法都整理出來。多年後,她做到了。首先是簡易小本《駝庵詩話》之問世。然後與顧家小女兒顧之京合作,陸續出版顧先生的文集、文論。在台灣也發行了厚重兩大冊《迦陵學詩筆記》,上冊「詩學」、下冊「詞曲」。讓我們這些追尋老師、時而學習之的老學生,有幸循跡進入太老師深厚的學問與才情,溫習葉老師從年輕到老,為詩歌奔騰的心靈。捧讀後也才了解,這師徒二位曠世奇才,奇的是什麼?甭提功名利祿,著述創作也不在話下,卻是他們傳承古典詩歌神髓,奉獻一生的使命感!

  • 楓堤:李魁賢

    楓堤:李魁賢

     堤岸旁楓樹秋紅少年習詩借之筆名初讀里爾克而後迷戀般中譯德文決定寓詩,筆名:楓堤

  •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追憶詩人鄭愁予

    寂寞的人坐著看花──追憶詩人鄭愁予

     十幾歲時讀鄭愁予的詩。我每一回想那個壓抑的年代,便感到有如被泥沼淹沒般的汙穢和不得喘息,各種教條制度對年輕人身心制約的折磨、特別是對嚮往自由藝術的年輕心靈,形成巨大的窒礙和壓迫。而當時那批戰後餘生的詩人們,與西方現代主義呼應的詩作,以及為數不多的當代文學雜誌,及時為年輕苦悶的生命注入一道汨汨的清泉。

  • 天文學家鬧烏龍 宣布發現小行星 竟是馬斯克跑車

    天文學家鬧烏龍 宣布發現小行星 竟是馬斯克跑車

    美國天文學家在1月初登錄了新發現的小行星「2018 CN41」,然而不到17小時便緊急刪除,因為他們發現這顆「小行星」,其實是美國富豪馬斯克於2018年發射至太空的特斯拉跑車Roadster。

  • 台灣現代詩啟發者瘂弦辭世 享耆壽92歲

    台灣現代詩啟發者瘂弦辭世 享耆壽92歲

    台灣現代詩啟發者瘂弦今天傳出過世消息,享耆壽92歲。「瘂弦」臉書今天凌晨發文,瘂弦安然自如的於溫哥華時間11日早晨回到神的家中。

  • 白公子請我看戲

    白公子請我看戲

     那一年我們在建國中學讀初二,國文老師李雅韻說:「將來白先勇一定是個名作家。」

  • 亞洲詩人曾貴海 一生行醫救人

    亞洲詩人曾貴海 一生行醫救人

     集醫師、詩人、文學巨擘、社會先鋒於一身,才獲聘國策顧問的曾貴海日前病逝,享壽79歲。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賴清德總統聞訊後深感不捨與哀悼,總統深摯感念曾貴海醫師畢生奉獻。高雄市長陳其邁、海委會主委管碧玲亦表悼念。

  • 才獲聘國策顧問   曾貴海今晨去世!賴清德不捨說話了

    才獲聘國策顧問 曾貴海今晨去世!賴清德不捨說話了

    賴清德總統日前才遴聘並公布資政及國策顧問名單就傳出不幸訊息。總統府國策顧問曾貴海醫師今天凌晨去世,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賴清德總統聞訊後深感不捨與哀悼,總統深摯感念曾貴海醫師畢生奉獻。

  • 巢寄生(上)

    巢寄生(上)

     早上颱風已經過境。餐桌上躺著一封掛號信,是楊天晴寄來的。「什麼時候要回去妳自己家?」母親問我。

  • 水資源新發現!新屋地下水年出流量高達半座石門水庫

    水資源新發現!新屋地下水年出流量高達半座石門水庫

    桃園市石門水庫蓄水率連日低於4成,水情持續吃緊,面對近年水資源有限,有學術研究單位在桃園有水資源新發現。中央大學團隊調查發現,新屋海岸帶地下水每年出流量高達1億公噸,約半座石門水庫容量,且往北桃園海岸出流量有更高潛勢。研究團隊表示,如何汲水開發,不造成海水入侵或地層下陷,涉及政策、科學和工程等挑戰,需兼顧出海口生態平衡,才能造福社會。

  • 人間憶往〉皇冠基本作家六十年(上)──兼誌《皇冠》70周年

    人間憶往〉皇冠基本作家六十年(上)──兼誌《皇冠》70周年

    六十年前,台北重慶南路有許多老牌書店出版社。那年《皇冠》行過十年歲月,是台灣最暢銷的民營文藝雜誌並已開拓出版事業;我當時走入的皇冠巷則蜿蜒在南京東路三段的稻田中。

  • 以《繁花》向一座城市致敬

    以《繁花》向一座城市致敬

     「阿寶10歲,鄰居蓓蒂6歲。兩個人從假三層爬上屋頂,瓦片溫熱,眼裡是半個盧灣區……阿寶對蓓蒂說,乖囡,下去吧,紹興阿婆講了,不許爬屋頂……蓓蒂說,曉得了。這一段對話,是阿寶永遠的記憶。」這是金宇澄的《繁花》,31個章回看似飲食男女、弄堂小語,卻被譽為「上海的《清明上河圖》」,在導演王家衛眼裡,《繁花》更是山河歲月,時代變遷。全書1500處的「不響」既是創作態度,也是兩人的創作密碼。

  • 超級銷冠董宇輝 直播4小時賣100萬本《人民文學》

    據澎湃新聞報導,1月23日晚,一場直播活動在文學界備受關注。《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作家梁曉聲、蔡崇達做客「與輝同行」抖音直播間,與俞敏洪、董宇輝暢談「我的文學之路」。這是《人民文學》雜誌的直播首秀,也是直播間首次「全程只賣一份文學雜誌」,創造了文學界與傳播界的歷史。

  • 開啟翻譯紀元 中油新書重現《拾穗》

    開啟翻譯紀元 中油新書重現《拾穗》

     台灣中油、東吳大學16日在誠品書店松菸店舉辦「譯氣風發的高雄煉油廠:30位譯者X 60篇譯作,重溫《拾穗》月刊開啟的文藝之窗」新書發表會。帶領大家重溫台灣第一本純翻譯雜誌─《拾穗》月刊,如何從高雄煉油廠誕生及月刊譯者群的生命故事。

  • 記王文興老師二三事

    記王文興老師二三事

     王文興老師曾說:「我每日和文字浴血奮戰,拚殺得你死我活。」寫作對王老師來講是一場戰爭,戰爭唯一的敵人是文字。1973年他的代表作《家變》出版,討論者眾。我高中時讀到這部小說,其中表達父子關係的緊張和文字節奏的掌握,均大大開啟了我閱讀的視野。於是後來也追讀了《背海的人》和《十五篇小說》。2013年《家變》出版四十年,臺大出版中心推出「慢讀王文興」一套七冊叢書向他致敬。我出席了系列活動之一由康來新和鄭恆雄兩位教授對談《背海的人》,王老師親自出席,才驚覺到四十年倏忽而過,回想起來,我在編輯閱讀王文興中不自覺受到許多啟發。

  • 王文興推動文學大石的巨人

    王文興推動文學大石的巨人

     台灣文學巨擘王文興於9月27日過世,享壽84歲。他曾經踽踽獨行的削瘦身形,在曾與他結緣的文壇後輩眼中,卻是推動大石的巨人。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