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林業保育署的搜尋結果,共660

  • 鳳凰颱風來勢洶洶!屏東這些景點11日起預警性休園

    鳳凰颱風來勢洶洶!屏東這些景點11日起預警性休園

    中颱鳳凰來勢洶洶,中央氣象署10日下午5時30分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對此,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宣布墾丁、雙流等森林遊樂區及自然步道從11日起預警性休園,開放日期另行公告,至於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則配合屏東縣政府停班課資訊決定是否休園。

  • 嚴防鳳凰颱風 台東森林遊樂區、林道11/10下午5時起封閉

    嚴防鳳凰颱風 台東森林遊樂區、林道11/10下午5時起封閉

    中央氣象署宣布第26號颱風「鳳凰」預估將於明(10)日下午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為保障民眾安全,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宣布,所轄森林育樂場域及林道自10日下午5時起實施預警性封閉,開放日期將另行公告。

  • 台北國際旅展開跑 農業部雙館推廣永續農遊、山林消費

    台北國際旅展開跑 農業部雙館推廣永續農遊、山林消費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2025台北國際旅展於11月7日(星期五)至11月10日(星期一)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登場。農業部以永續精神設立「農遊館」及「國家森林館」,運用「土地到生活的100%永續行動」及「山林製造」策展主題,透過精彩活動體驗及遊程商品行銷,邀請民眾體驗大自然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魅力,為國民旅遊旅遊注入永續行動力。

  • 撞擊後4秒才煞車!運安會揭台鐵229次事故2大肇因

    撞擊後4秒才煞車!運安會揭台鐵229次事故2大肇因

    台鐵229次新自強號去年6月行經花蓮新和仁隧道,撞上大清水溪溢流至軌道上的土石流,3節車廂出軌造成9人受傷。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出爐,揭露2大肇因,該路段監視器未具AI辨識告警功能,台鐵公司也未告知值班人員,致未即時發現土石流並通報,另司機員也沒發現土石流,以時速118公里撞上後出軌,撞擊4秒後才煞車。

  • 燕子口堰塞湖可能「潰決」 林保署緊急通報:勿入河道

    燕子口堰塞湖可能「潰決」 林保署緊急通報:勿入河道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降壩引流,今(28)日增派2台500噸級大型挖土機進場作業,傍晚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緊急通報,因壩體溢流加大可能引發壩體破壞或潰決,提醒人員勿進入河道。

  • 影》燕子口堰塞湖3天成功引流!水位緩降中 林保署曝關鍵人物

    影》燕子口堰塞湖3天成功引流!水位緩降中 林保署曝關鍵人物

    花蓮縣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經過專業人員努力,三天開挖深槽線引流湖水,今(26)日成功降壩引流,水位以每小時約3公分的速率下降中,魯丹橋溢流水痕也已退縮。林業保育署提醒,引流後立霧溪燕子口以下至出海口沿線溪床水位可能上升,民眾切勿進入立霧溪下游河道,以免發生危險。

  • 國產材打造新據點 屏東木育館啟用

    國產材打造新據點 屏東木育館啟用

     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全新打造的「木育館」24日正式啟用,這座以超過9成國產材內裝的木構空間,不僅融合木文化、森林教育與生活美學,還推出DIY課程、木材應用講座,成為南台灣推廣永續林業與木材應用的新據點。

  • 馬太鞍溪新生堰塞湖已消失 下游河道恢復正常通行

    馬太鞍溪新生堰塞湖已消失 下游河道恢復正常通行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解除紅色警戒,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監測,蓄水量維持150萬噸,穩定從溢流口流出;至於下游800公尺處日前新生的小型堰塞湖溢流後,湖體已消失,河道流路恢復正常。

  • 警報解除!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穩定 收容居民暫時返家

    警報解除!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穩定 收容居民暫時返家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監測,立霧溪上游燕子口堰塞湖水位穩定、壩體無異常,近日也未有豪大雨發生,研判對下游居民暫無直接威脅,已未達黃、紅警戒條件,下午發布解除警戒通報,另外廠商機具也已進行降挖壩體與引流工程,期降低堰塞湖蓄水量。鄉公所接獲解除警戒,傍晚將讓收留居民暫返家,不過提醒若山區氣候劇變,需立即撤退。

  • 時隔3年 綠鬣蜥再現蹤綠島

    時隔3年 綠鬣蜥再現蹤綠島

     台東綠島再現外來種!農作物殺手「綠鬣蜥」繼3年前首度現蹤後,近日又被民眾在島上目擊。生態專家呂縉宇指出,目前無法確認是否為同一隻綠鬣蜥,初步研判可能是遭人棄養或遊客攜入,暫未發現族群跡象,持續監測中;另已長期入侵綠島的多線真稜蜥已經確認存在穩定族群。

  • 馬太鞍堰塞湖投放「新型水位計」空勤特搜吊掛畫面出爐

    馬太鞍堰塞湖投放「新型水位計」空勤特搜吊掛畫面出爐

    國立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攜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於今天(19日)上午,在日本的慷慨捐贈下,一款名為「投入式(浮標型)水位計」的先進設備,在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的精心策劃下,由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的直升機運送,搭載了成大防災研究中心與特種搜救隊的專業人員,順利地在馬太鞍溪堰塞湖湖面上成功投放。該水位計立即開始回傳珍貴的水位數據,與先前已安裝的「側岸式水位計」相互配合,將能更全面、更精確地監測堰塞湖的水位變化。

  • 3年前首現蹤!綠鬣蜥再現綠島 專家:不排除人為棄養

    3年前首現蹤!綠鬣蜥再現綠島 專家:不排除人為棄養

    農作物殺手「綠鬣蜥」繼3年前首度現蹤台東綠島後,近日又被民眾在島上目擊。生態專家呂縉宇指出,目前無法確認是否為同一隻個體,初步研判可能是遭人棄養或遊客誤放,已與相關單位啟動監測。

  • 急!燕子口堰塞湖「恐短期內潰決」!水位距離壩頂不到5公尺

    急!燕子口堰塞湖「恐短期內潰決」!水位距離壩頂不到5公尺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昨(17)日發生後,昨晚起湖水已由側面公路漫流至靳珩隧道內再回流立霧溪。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緊急發文,目前水位距離壩頂不到5公尺,經推估堰塞湖水可能在短期內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呼籲下游沿線兩側住戶勿進入河道及溪床活動,以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挖除 李孟諺:3天內搶通便道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挖除 李孟諺:3天內搶通便道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目前湖水已由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經過魯丹橋後回流到立霧溪主河道,再流回立霧溪主河道,行政院顧問李孟諺實地踏堪表示,現場剝落的土石大部分是花崗岩跟大理石,所以縱使有溢流,也大概不會造成大量的土石泥沙,已經調集怪手從舊台8線明隧道試圖打通約100公尺便道,考量現場狀況,需鑿開山壁,仍有難度,預計3天才能靠近堰塞湖的壩體邊進行後續降挖。

  • 堰塞湖威脅未除 中橫台8線天祥至太魯閣段全面封閉

    堰塞湖威脅未除 中橫台8線天祥至太魯閣段全面封閉

    台8線175.5k靳珩隧道西口附近,昨日上邊坡崩塌,大量土石阻塞立霧溪形成堰塞湖,致立霧溪水位持續上漲,湖水溢淹至台8線公路路面,並經靳珩隧道向東流經魯丹橋西側排至立霧溪。公路局考量用路安全,昨已通知沿線風景區旅宿業者及時勸離遊客外,並於中橫公路台8線天祥至太魯閣(167.7k~184.5k)路段實施交通管制,18時全面封閉。

  • 立霧溪堰塞湖擬啟動降挖 農業部揭與馬太鞍溪3不同

    立霧溪堰塞湖擬啟動降挖 農業部揭與馬太鞍溪3不同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17日形成堰塞湖,並於今天凌晨漫淹至靳珩隧道,林保署上午派人勘查,進行便道開設作業,預計從新台8線開設約30公尺便道銜接舊台8線,以抵達壩體進行後續降挖及安全評估。為何馬太鞍溪堰塞湖無法降挖?農業部表示,因為壩體規模、環境與可到達性及處理困難程度不同。

  • 立霧溪堰塞湖危機 農業部:若潰壩、逾270萬噸水恐1小時潰決

    立霧溪堰塞湖危機 農業部:若潰壩、逾270萬噸水恐1小時潰決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17)日下午召開馬太鞍溪堰塞湖第41次工作會報,會中農業部、國家公園署也對今日上午形成的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狀況說明,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下午2時已成立災害應變中心,農業部林業保育署於下午2時27分發布堰塞湖紅色警戒細胞廣播,並陸續進行撤離。

  • 花蓮立霧溪堰塞湖最快晚間6點溢流!縣府急喊話:趕快離開太魯閣

    花蓮立霧溪堰塞湖最快晚間6點溢流!縣府急喊話:趕快離開太魯閣

    今早(10/17)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步道西段發生土石崩塌,堵塞立霧溪河道形成堰塞湖。崩塌範圍約長100公尺、寬40公尺、深25公尺,水位以每小時約70公分速度上升,預估傍晚6時將接近步道及公路。花蓮縣政府急喊話,請民樂部落、民有部落及東部電廠員工盡速撤離,並呼籲遊客及下游沿線兩側住戶勿進入河道及溪床活動,注意台8線交通管制。

  • 防災研習會聚焦土石流與堰塞湖 台日專家交流經驗

    防災研習會聚焦土石流與堰塞湖 台日專家交流經驗

    近年極端氣候與強震頻繁發生,災害規模與複雜度不斷提高,為提升我國在土石流、大規模崩塌及堰塞湖等防災應變能力,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農村水保署於16日共同舉辦「114年水土林土砂災害防治技術研習會」,並邀請日本3位專家分享經驗,其中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藤田正治強調「堰塞湖具可重複發生特性,日本甚至有存在時間長達15年的案例」,因此堰塞湖的後續整治作業,也將成為未來重點項目。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