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校數的搜尋結果,共188筆
面對少子化「第二波海嘯」逼近,旅美台人、東海大學北加州校友陳祥文日前在東海大學70週年校慶以〈從招生戰到需求戰〉為題發表專文並進行一場演講,呼籲台灣高教界放棄短線的「招生保衛戰」,改以「被社會重新需要」為核心戰略。他指出,根據人口推估,2043年台灣大學考生將跌破11萬人,較2011年高峰減少超過七成。47所國立大學將優先吸納生源,百餘所私立大學恐陷入「剩額廝殺」的結構性危機。「這不只是少子化,是整個高教生態系的改寫,」他說,「未來能存活的,是能創造需求、能被信任的大學。」
淡江大學昨(8)日舉辦創校75周年校慶,遠傳(4904)總經理井琪受邀出席,與淡江大學校長葛煥昭共同宣布戰略合作再升級,推動「全雲端智慧校園3.0」計畫。在「校務治理、永續轉型、產學合作、人才培育」等面向已取得顯著成果的基礎上,雙方正式發布全國大專校院首座「校務數據中台」,以深化AI應用合作,為永續校園注入創新動能,打造智慧永續校園標竿。
竹林中學學子在全國性競賽中表現亮眼。連續三年在全國高中英文作文比賽獲得優勝、佳作;今年更有7名同學在「數理及資訊學科能力競賽」新北區複賽中獲得佳作,高三曹群峰更在地球科學領域進入全國賽。竹林中學近年於全國各類競賽屢創佳績,無論在語文培植或科學養成領域上,皆展現深厚實力與追求卓越的學習精神,充分體現學校全人教育的成果與辦學願景。
承載兩代人記憶、情感的永康砲校30日進行最後一批移防隊伍,13車載運砲彈的車輛一早8點多從營區駛出,宣告永康砲校正式步入歷史,數百名鄉親夾道揮手送別,市長黃偉哲與多位民代也到場共同見證歷史的一刻。
新竹市政府響應全球教育科技浪潮,日前舉辦「生成式AI融入教學工作坊」,邀請教育部數位精進計畫副執行祕書李政軒,與新竹市校長們以及數位推動團隊一同探索人工智慧在教學現場的無限可能。
桃園市為全台客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市府近年來力推校園沉浸式客語教學,參與學校雖然較去年成長3成,但幅度仍低於預期,尤其幼兒園參與家數及學生學習人數都減少。客家事務局回應,相關數據受少子化、師資異動等因素影響,已建置完整客語師資培訓及教學訪視輔導團,幼兒園客語沉浸式教學今年已有成長。
少校軍官竟當宵小,入侵同袍寢室竊盜!澎湖防衛指揮部情報處一名少校反情報官,2年來不定時在軍官宿舍內竊取同袍財物,經被害者架設相機蒐證才落網遭法辦,日前被澎湖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犯陸海空軍刑法第七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之在營區竊盜罪,應執行拘役7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苗栗縣長鍾東錦當初參選縣長時曾與青年對話,多位青年希望縣府能增加各類運動設施場所,鍾東錦繼竹南鎮全民運動館完工後,縣內首座5人制及8人制的足球場,19日在竹南鎮山佳國小預定地動工,縣府秘書長陳斌山在主持動土時表示,未來竹南鎮還要興建標準羽球館,提供縣民們更完善的運動場館。
桃園市自2016年起率先全國推動「智慧學校數位學堂計畫」,以建置觸屏智慧教室為主軸,並尊重各校依據校本特色發展多元應用。桃園市教育局表示,目前桃園市已建置超過1萬間智慧教室,數量居全國之冠,同時配備約8萬台載具,如iPad及Chromebook,並持續充實教學軟體與數位內容。
屏東縣政府積極推動雙語國際教育,114學年度投入千萬元協助教師培訓、課程拓展與國際交流,並首次編列出國交流經費343萬餘元,預計12所學校受惠,以往需自掏腰包帶學生出國參訪的老師開心表示,終於迎來公費補助支持。
2年前屏東縣政府成立國際教育中心後,積極推動雙語國際教育,114學年度不僅投入千萬元協助教師培訓、課程拓展與國際交流,還首次編列「出國交流經費」343萬餘元,預計12所學校受惠,也讓以往需自掏腰包帶學生出國參訪的老師可以減輕經濟壓力,在公費補助下繼續發展教育理念。
樺加沙颱風挾帶強風豪雨,不僅於花蓮縣光復鄉釀成嚴重災情,全台多所校園也受到損害。教育部於今(24)日公布最新統計,截至下午3時,全台共有24所學校受損,初估災損金額達6377萬餘元,其中以花蓮縣損失最為嚴重,高達6053萬元,單一學校災損最高為花蓮縣立光復國中,損失金額達6000萬元。
因應財劃法修法造成農業部刪減「三章一Q」補助款,高雄市政府強調,學童午餐須以衛生安全、營養均衡及健康飲食為最高原則,市長陳其邁已指示市府撙節開支,自籌2026年經費填補中央財源缺口,確保國產食材持續供應,讓家長不需額外負擔,學校午餐品質也不受影響。
桃園市中壢仁海宮18日上午舉辦物資捐贈活動,將愛心物資分送給16個公益慈善機構及27所學校,數百箱物資包含沙拉油、米、燕麥等,幫助社區弱勢家庭與學子。仁海宮董事長王介禧表示,今年多達50個單位一同送暖,活動已持續數十年,意義非常重大,善心人士將供品捐出協助社會,讓愛心得以循環。
環境部統計,近3年學校通報教育部空污陳情案件共26件,為了改善校園空品,環境部推出「校園空氣品質4層防護網」,今年鎖定22處工業區執行「工業區空污體檢」,並在周邊學校設置監測儀器,以利溯源、輔導業者改善,守護學童健康。
教育部日前澄清,國中小第7節課程並非強制執行,不過開學第一周,全教總發現,桃園市教育局昨日發文要求學校填報第7節排課狀況。全教總今天表示,錯誤政策必須立即終止,教育部應明確告知地方教育局處無須回報,地方政府也應停止要求學校提交數據。
花蓮市中山橋7年前因地震受損正在封橋改建,採「半半施工」留單線車道雙向通行,由於周邊緊鄰花蓮港,砂石車等大車往返頻率高,且附近學校數多,又是北上通往門諾醫院的要道,議員憂心工程期間沿線交通恐成黑暗期,建議縣府擬定應變方案確保通學及就醫安全。縣府表示,已請各單位加強宣導改道措施,也會持續觀察整體交通動態並適時調整。
針對審計部公布高雄市2024年2至6月學校行動載具使用率偏低,教育局表示,該數據屬數位學習初期推動階段所呈現的情形,經後續強化措施,高雄市學校行動載具使用率已達全國平均,2025年4至6月更穩定達90%以上。
為強化高中數學教育的專業對話與學習歷程共享,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與教育部國教署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學科中心合作,於今(12)日正式簽署學術合作備忘錄(MOU),開啟跨機構協作新頁。
桃園市客家局極力推動沉浸式客語教學,但參與學生成長幅度仍低於預期,推動效益有待精進。對此客家局強調,114學年度已有26校申請加入計畫,較113學年度增加6校、成長3成,班級數也增加5班、成長7%,顯示計畫推動仍呈穩健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