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法人分析的搜尋結果,共1,713筆
台股11日開高走低,電子股拉回整理,投資專家點出,短線技術面修正情況下,建議關注第三季每股現金股利6元的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等重量級權值股,有望在業績成長趨勢下,股價整理後再攻。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布10月證券商承作定期定額ETF及個股交易戶數統計,老牌市值型ETF元大台灣50續居霸榜,10月交易戶數衝破60萬戶新高、月增6.4萬戶;資金棄高息ETF大舉湧向市值型ETF、首檔台日跨境ETF-00881及00981A主動式ETF,排名都向上攀升。
台積電(2330)11日召開董事會,通過第三季財報及多項重大決議,持續展現穩健營運與前瞻布局實力。其中,股東最關心的現金股利,董事會核准配發第三季每股現金股利6元,將於2026年4月9日發放,除息交易日訂為2026年3月17日;維持穩定高配息政策,展現公司對股東報酬的重視。
富邦媒10月合併營收約78億元,年減2.81%,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848億元。momo表示,政府普發1萬元現金政策上路,加上年末最大購物檔雙11啟動、雙12接棒、聖誕節及新年送禮市場增溫,預期第四季將為全年營運挹注爆發性成長動能。
華邦電(2344)公布10月自結合併營收。華邦電含新唐科技等子公司,10月合併營收82.25億元,月增3.85%,年增34.88%;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710.06億元,年增2.88%。
自行車族群10月營收出爐,整車與零組件廠表現明顯分歧,巨大、美利達、愛地雅等整車廠10月營收皆較去年同期下滑;零組件廠如日馳、利奇則逆勢年增,產業景氣呈現「整車修正、零件回溫」的兩極化格局。
生技股王保瑞(6472)自結10月合併營收17.16億元、年減17.85%,主因受匯率波動影響約1億元;不過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166.13億元、年增6.57%,展現營運動能穩健。
廠務工程大廠聖暉*(5536)第三季每股稅後純益8.22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20.35元,同創歷年同期新高,獲利表現相當亮眼,今(10)日早盤卻爆量遭打入跌停價680元,股價創下近月來新低!
PCB大廠健鼎第三季表現亮眼,營運「三率三升」使獲利創高,單季稅後純益29.5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5.62元,刷新歷史紀錄;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77.53億元,EPS達14.75元,改寫同期新高,距去年全年15.95元僅一步之遙,整體成績暫居PCB廠之冠。
AI伺服器以及Switch產品CCL規格持續從M7往M8升級,並開始出現M9等級CCL趨勢下,加上AI相關終端客戶仍持續大舉投入資本支出,AI競賽帶動銅箔基板CCL升級商機,法人看好相關主要台廠台光電(2383)、台燿(6274)高階材料升級受惠。
健身器材商喬山(1736)自結10月營收48.55億元、年增7.03%,創今年單月及同期新高;累計前十月營收398.12億元、年增13.93%。喬山分析,10月營收成長,主要來自商用市場的貢獻,其中又以最大市場北美區營運表現,最為明顯,10月營收年增逾4成。
市場擔憂AI估值過高,台美股市觀望情緒升溫,台股加權指數再陷月線保衛戰。隨第三季財報熱騰騰出爐,上市櫃公司面臨全面大體檢,相較於前波漲多股承受獲利調節賣壓,低基期轉機股收獲市場青睞目光,聯電、欣興、全新等15檔個股,今年來漲幅落後大盤,第三季獲利年季雙增、單周獲法人買盤進駐,有望挺身而出,助力台股下周收復月線大關。
聯電6日公布10月合併營收212.95億元,月增6.86%、較去年同期小減0.36%,並一舉創下2024年10月以來新高。法人指出,聯電22奈米特殊製程放量、行動與PC市場回溫、客戶庫存健康化等三大動能支撐下,第四季與2026年營運展望均維持正向。
台股6日反彈向上,法人認為,操作上建議關注有業績題材支撐,且2026年營運展望正向的個股,如重電族群相關的華城(1519)、中興電(1513)等,在手訂單明確,有利獲利向上。
中央再保險(2851)6日舉行董事會並通過2025年第三季財務報告。根據公告資料顯示,今年前九個月累計稅後純益15.9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2元,雖較去年同期減少,但受惠於新台幣匯率回穩與投資市場改善,近兩季獲利表現已逐步回升,營運動能持續走高。
美科技巨頭財報大戲持續登場,矽智財大廠安謀(Arm)財測優於市場預期,帶動台廠IP股全面走高,世芯-KY(3661)、創意(3443)、M31(6643)和力旺(3529)等6日強力反彈,扮演盤面吸金指標。
第四季旺季行情奏效,市場風險偏好也擴散到非投資等級債等固定收益資產。投信法人分析,經濟數據多符合預期、聯準會有機會在年底前連兩次降息支撐,續為年底前行情助攻,但漲多後反覆震盪的可能仍在,首選美國平衡型及非投資等級債券型基金,看好美國經濟軟著陸及聯準會降息行情。
榮科(4989)5日股價逆勢勁揚6.72%,收高在42.85元,外資單日買超1,409張,推升該公司股價走強。
AI題材強強滾,外資猛匯入押寶台股。根據金管會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外資10月淨匯入15.53億美元,以月底新台幣對美元匯率30.749元計算,約新台幣478億元,儘管今年有美國川普關稅干擾,但AI股持續發威,累計前十月外資淨匯入達340.89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482億元,寫史上同期新高紀錄。
繼台廠金居宣布擴產後,日本材料大廠三井金屬(Mitsui Kinzoku)傳將於2025年內第三度上調高階低損耗銅箔「VSP」增產計畫,以因應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需求爆發帶來供不應求。